1991年王轩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4月9日,室主任老丁再去医院看他时,看他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老丁口还未开就双泪长流了。王轩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含泪说:“老师,我怕是走到那条路上再也回不来了……我感谢老师,感谢力学所……我对不起大家,所里的事我不能做了,我再也不能为国尽忠了……”第二天,王轩便永远地离去了。王轩去世后人们才明白了他拒绝手术的原因,他除了怕做亲人间的骨髓移植会拖累家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止一次地说:“力学所有那么多的科学家、老同志,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把大家的医疗费都用光。”
王轩对亲人、对同事、对工作、对国家都充满了感情,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想报效自己的祖国,他想到别人远远多于自己,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我们下面再看一个反面的例子:
有一位女中学生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是一个孤独的女孩,14岁,远离家乡在外求学。很奇妙、很敏感、很柔弱的心灵常使我近乎狂乱,内心歇斯底里的狂喊乱叫。我喜欢一个人呆着,虽然觉得生命的无聊和虚无,但混在人堆里和同学们在一起时,我又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威胁,似乎人人都抬起了得意的脸孔在威胁着我,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是伶仃孤独——我时常这么想。”这位同学的心灵被主观的臆想所困惑,将自己的心囚禁于自己营造的高墙之内,自己将自己同外界隔离起来,以致情感越来越孤独。
孤独是缺乏正常的交往的结果。简单地说,由于没有冲破自己狭小封闭的生活圈子,没有与人进行情感交流,因而没有办法使自己的情感丰富起来。情感不丰富的人往往感到生活的压力很大,常有空虚感,从而大大影响了生活的质量。
丰富的情感并非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学习、生活感悟出来的。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安金鹏出生在天津武清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出生那年,奶奶便病倒在炕头上了。4岁那年,爷爷又患了支气管哮喘和半身不遂,家里欠的债一年比一年多。
1994年6月,安金鹏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录取,当他把喜讯告诉家人时,他们的脸上竟堆满愁云。他们为安金鹏的学费发愁。
母亲李艳霞流着泪说:“娃儿要念书有什么错!金鹏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县是独一份呀,咱不能让穷字把娃的前程耽误了!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让他念书去……”
妈妈为了不让安金鹏饿肚子,每个月都要步行10多里路去批发10公斤方便面渣给他送到学校。安金鹏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他只能顿顿买两个馒头。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他总觉得妈妈是一个向苦难、向厄运抗争的英雄,做她的儿子无上光荣!
1997年7月,安金鹏在阿根廷获得了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8月12日,天津一中为安金鹏举行奥赛金牌庆功大会,安金鹏说:“我要用我的整个生命感激一个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可她教给我的做人的道理却可以激励我一生。母亲常对我说:‘妈没多少文化,可还记得小时候老师念过的高尔基的一句话——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哩!你要能在这个学堂里过了关,那咱天津、北京的大学就由你考哩!’”
安金鹏在求学路上,在为国争光的竞赛中,饱含了母亲的心血。他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