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孩子在学校没来得及或者不敢告的状也会带到家里去,告诉家长。那您在遇到孩子告状的时候,怎样处理,我这有几条建议供您参考。
1、关注与倾听
在孩子向您“告状”时,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让他把自己的感情完整地表露出来,这是家长要做的就是静静地倾听。这个过程只是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最好不要出现以下情况。当孩子回家委屈的哭了,有些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就会问:“说,谁欺负你了?”孩子边哭边断断续续的说,还说不太明白。但家长通过自己的想象就在脑海中就会还原出当时的场景,孩子是怎么怎么挨的欺负。心疼啊!这时要是再加上一句:“没事,孙子不用怕,你说吧,他怎么打你的,奶奶给老师打电话,让老师收拾他。”孩子终于找到撑腰的了,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基本就会按照您想象出的经过一句句的说下去了,而且遇到自己的错误都自动跳过。
二、调查与引导
如果问题严重,您可以打电话给老师询问情况,或者通过老师找到另一方家长沟通。如果不严重,您可以通过正面的引导来弄清楚事件的起因和过程。这里要注意用语。比如可以这样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受,但我的孩子是一个诚实,敢承担的男子汉。你绝对不会只说别人的错误而故意隐瞒自己的错误,对吗?”一年级的小孩受到这种正面的引导,他立刻会把自己投入到那个敢于承认错误的小男子汉的角色里。这时继续引导他“你能说说事情的起因吗?”因为孩子回家学舌通常是从他受挨打或者受伤说起。这时我们要引导他勇敢诚实的说出事情的起因和双方的行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提到自己的错误,要及时鼓励。“真没想到,我儿子这么小年纪就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妈妈真以你为傲”。您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如果不是特别触及原则的事情,就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当然,这时家长可以给出理智的建议,也可以私下里跟老师说说怎么配合解决。但要让孩子感觉是他自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样孩子有了信心,相信他下次再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就能主动解决。能力就是在一次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在这插入一个题外话。您有没有留意到回家后怎么跟孩子聊学校的事儿?我这有三种开场白,你看看您平时是哪种?
A、“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挺好的”。这就算聊完了
B、“今天上课有没有摆弄东西或者说话呀?”“没有”有他也不能承认呀。
C、“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呀?”这时有的孩子就会在大脑里进行搜搜,即便当时不是特别开心的事他也会加工成特别开心的事告诉你。”
我曾在微信里看到过一位父亲每天回家后都跟女儿聊四个问题:
1、学校里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忙吗?
我们不妨也借鉴一下。
问题三、关于考试分数的正确认识。
历年来,一年级的家长对“双百”这个词情有独钟。因为大家都觉得一年级的知识那么简单,好多幼儿园都学过,考100分是应该的。再说,别人家孩子都考100分,咱家孩子考不了多没面子呀。于是家长见面的话题就是你家孩子100了吗?谁谁家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