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学何为? 为了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了让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我们在这稍纵即逝的四年大学生活当中,都应该去做哪些重要的事情呢?或者讲,大学里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 中国大学生的老朋友,Google 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在《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中,列举了以下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
1.自修之道:即自学的能力,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校园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学习知识和方法,还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
2.基础知识:如数学(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 ,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3.实践贯通:“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无论学习哪个专业,哪门课程,同学们都应该懂得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如何结合,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
4.培养兴趣: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又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
5.积极主动:要有积极的态度,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心,“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
6.掌控时间:“时间多了很” ,正是大学与高中之间巨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 在这里,我想多说一句, 大学生对大量课余时间的如何支配将决定自己的大学生活质量和人生精彩程度,人生的理想绝不在睡梦中在享受中在网吧里在自甘堕落中就可以实现的。
7. 为人处世:诚信待人,培养真正的友情,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善于学习周围的人身上的优点,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 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曾提出,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协作,学会生存。这也为我们安排大学学习与生活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读大学, 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理论知识, 还要多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开阔自己的眼界心胸,更要走向社会这个“第三课堂”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课余工作实习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和写作演讲水平, 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我一直对学生强调,专业学习,只是你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内容而已,在大学这个环境中成长,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因为你要在短短的四年内完成两个重要的身份转变: 一是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 二是从大学生向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将直接进入某职业领域从事专门工作的社会工作人员的转变。最后,衷心祝愿各位新生在大学四年学有所成,思有所悟,问有所得,行有所获!写这篇文字的同时,脑海里也拼凑出了一首小诗,就以此收尾吧——
我们来到了同一座城市, 从四面八方不同的地方;
我们同为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 却在不同的家庭里出生、成长;
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 怀揣着不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