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衣食之利,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是一种主流意识。这些历代精英提倡和追求的各种高尚精神汇集在一起,便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国魂意识,成为炎黄子孙的立身砥行的精神支柱,成为民族的脊梁。
民族精神是发展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说《周易》中贯穿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主线,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的话,那么,近代以来一直孕育着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万众一心,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就是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华民族危机最深重的年代,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成为倡导中华民族精神近代革新的第一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先驱们,不仅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现代化旗帜,而且第一次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倡导“少年中国精神”,实现了民族精神的创新。以毛泽东、瞿秋白、方志敏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坚持把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为呼唤民族精神谱写下一曲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又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大庆精神;“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严防死守,战天斗地”的抗洪精神等等,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凝结起来的时代精华。江泽民同志把当代的民族精神归结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经过共产党人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已经逐渐升华为最本质、最深刻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也是现实的。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不同的,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民族精神的内涵也不相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内容,民族精神必须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回答和反映。这样,民族精神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活动中表现出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才能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使之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和活力。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危难之中民族精神得到空前弘扬。多少白衣天使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曲悲壮的生命绝唱;多少青年志愿者自发走上抗击“非典”第一线,再次谱写时代的青春之歌;在这场战斗中,人们变得更相爱,守望相助,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坚固城墙。这是民族精神最生动、最现实的一次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者、发展者。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在当今世界,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愈来愈具有突出的地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
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发生一些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镌刻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反映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走势,预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五月四日是“五四”青年节。86年前爆发的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五四运动,就是中华民族光辉史册里动人的一卷。一批批有志青年从此走上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历经磨难而不屈,饱尝艰辛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谱写出了一支支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学习先进,勇于创新,这鲜明地写在五四精神的旗帜上。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曾疾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旗帜。有了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青年运动就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沿着党指引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是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