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了以后了,团里面有一块空地,就是有个场地没人去。因为晚上演完了,那个演员得骑着自行车自个回来,没有公交车。我一看,机会来了,我说我去,就这么去了。去了,把我多年来积累的,胸中的这些个东西我都展示出来了。到那一说,火了,天天满座。我当时就想,我在偏远的地方我能说书说火了,没人知道啊。怎么能让他们知道呢?到了1965年,辽宁省搞了一个曲艺汇演,我创作了一个段子,叫《追车回电》短篇,我这一说,一个段子说完了,底下掌声骤起,那包袱接连着汪汪的,把我自己吓着了。我一想,哇,敢情这玩意能火啊,在这火了,全省火了。哇的一下子大伙都认识我了。中午吃饭一进食堂我就觉得有多少双目光投向我,就这小伙,就这小伙,他说的挺新的,怎么的。所以艺术创作有很多东西是始料不及的,各位同学们,你自个可能都有感受,说我这东西要火,一定火,它往往火不了,你只要不遗余力地认真去做,最终说不定它火了。
辽宁广播电台请我录第一部长篇书《欧阳海之歌》,紧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了,到这让我重录《欧阳海之歌》,同时再录一部《渔岛怒潮》,两部书。十月份进北京,马上去录。当时,这是1966年春天,1966年的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不但没上北京,我下了乡,北京没录成,下乡当农民了。在农村干了不少的活,铲地、插秧、薅苗,薅草,最后到了插秧的时候,一插十几个小时,我当时想了,我要当农民,当农民也得当出个样来。不行,我就不信能不能累死。插秧,一个班也不缺,最后把生产队长感动了,生产队长感动,跟我说:“老田啊,你干得不错,原来我们寻思你们这些唱戏的干不了农活,就我们庄稼人,就插秧这活,没有上全班的,你是一天半不缺”这段经历,是我人生当中记忆很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