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一点点心得
前一段时间参加某项比赛遇到了一位知名教育专家,他提出了“班级管理的三个层次”的理论,第一层次是经验管理,属于能人阶段;第二层次是制度管理,属于科学管理阶段,;第三层次是“文化”管理,属于现代管理阶段。
我听了感觉很有些感悟,又很迷惑。这些理念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如何去实践呢?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怎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治”的“文化”管理层面呢?真正“无为而治”了我们班那些妖孽能够“回头是岸,一心向佛”吗?我不知道。它跟所有的教育理论一样,美好、崇高却遥远!
回来之后,很长时间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怎么样的管理才能称作搞笑成功的班级管理呢?首先,我认为所谓的人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不应该是割裂开来的,而应是统一管理体系的不同组成部分,理应将它们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实现管理的优化。其次,我认为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育都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时,尊重其差异性和个性是必须的。最后,我试图将这样的一种管理理念落实到我的班级管理中去,我想,我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树立规则意识,让同学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像一个帮派有它的帮规,一步武功秘籍有它的总纲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葵花宝典》厉害吧,可是它的总纲规定了“要练神功,挥剑**”,倘若你不**,那么神功与你无缘不说,说不定还有什么严重的后果。班级也是一样,一开始将一种规则意识植种哉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有所敬畏,是一个班级走向成熟的开始。在这里我曾经迷惑过,有的老师说要制定详细的班规班纪,也有老师说班规班纪意义不大,到底该怎么做呢?年轻班主任有时会莫衷一是。但是我想,这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就像有《少林七十二绝技》这样的武功招式的巅峰,也有《独孤九剑》这般的无招胜有招,班规的制定应该是班主任自我风格的延伸和体现。但是,简单也好周密也罢,最重要的是制定规则之后的实行一定要严格,尤其是在制度颁布的初始时期,不然就会丧失其约束力,变成一纸空文。
2、建立责任荣誉意识,让同学们清晰什么愿意做什么不愿做。我觉得这是班级管理的更高层次,它建立在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班级荣誉意识建立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这个集体之内能够获得一种归属感并且愿意为他付出;让每一个同学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集体荣誉的获得联系起来,他们就会为了集体,为了伙伴,为了荣誉爆发出巨大的能动性来。我所任教的是声名赫赫的格致班,可能在很多老师和同学心中格致的学生仅仅就意味着学习能力甚至学习智商的低下,在接触这些孩子之前我也这么觉得,但是现在我改悔了。是的,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比一般同学要差,他们的习惯也不及平行班的同学规范,可是他们也有尊严,也知道荣辱。记得高二我们刚刚回到小龙坎的第一周,我们班的寝室纪律卫生考核得了满分,当时不少同学都表示怀疑,还有同学专门跑到10楼去参观,甚至女生寝室的管理老师都说太不可思议了,格致的学生卫生纪律居然这么好。我们班的同学都受到了刺激,凭什么我们格致的连卫生纪律做好了都要受到质疑呢?借着这个机会,我提出了高二年级我们班的班训“尊严凭实力博得,实力靠汗水换取”,尽量去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和荣誉感,最后发展到女生寝室甚至怕拖把拖不干净地板用帕子一点一点搽地板的情况,我们班的常规考核也连续多周没有丢分,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