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 同学,虎头虎脑。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一个“调皮大王”。低年级时成绩就很差,语数经常考不及格,刚到六年级时,考试成绩总在30分左右。对于他的不良行为习惯更是一言难尽了: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有时甚至还摔倒了;经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作业很脏;他母亲说在家里也是很调皮,很霸道……对这位学生我真是用尽了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虽然他的表现经常让我失望,但我始终都没有轻易放弃对他的教育。现在,他违反纪律的次数逐渐减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经常考60多分,去年期末考试还考了78分。总结以前我对他的教育过程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首先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其次,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的活动。如在课堂上多提问、多指导、多板演等等,这样都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水平。第三,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及时鼓励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现,有进步时就给予肯定,让他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第四,老师多和家长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转化,耐心说服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多关心一下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当然,转变行为偏差的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对待他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谈话,采取几项措施,就能使他们发生根本的转变。因此,教师要有特别的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
五、抚心灵,促成长
人们的物质生活现在得到较大的改善,而改革开放又给人们的心理带来许多挑战。面临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儿童成长的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使心理问题不断产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所以班主任除了要承担起管理者、朋友的角色外,还应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角色,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我们班上的何锦同学原来是一位心理抑郁、自卑的学生。因为她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长年在外,很少回家,抛下她不管,她只好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新学期开始,我就发现了她的异常表现——不愿跟同学交往,脸上时常流露出无奈悲伤的表情。于是我就单独跟她谈话,她向我讲出了她内心的苦楚。我很同情她的遭遇,经常找她谈心,开导她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告诉她老师和同学们会一起帮助她。并找来她的外公一起来做她的思想工作,让班上的同学多陪她玩。只有甘露才能滋润幼小的禾苗,在多种渠道的帮助和教育下,在众多的爱的呵护下,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平时也时常能看到她快乐的身影。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作为班主任的我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到欣慰的呢?
六、勤反思,促发展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班主任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适应千变万化的新情况,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伯纳斯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所以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还要灵活运用,并注重知识的日积月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文化水平。这几年来,我非常珍惜学校给我的学习机会,参加过市里的班主任培训和国家级的班主任远程培训,把每次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好的经验积累下来,灵活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