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足村情善谋。我所任职的黄田村地处城乡结合处,2009年始,为支持城市建设,推动城南新区的综合开发,全力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宜居城市,我村积极配合上级做好辖区内的征地拆迁工作,并着力向上级争取、解决好征地带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如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就业问题以及村民安置房问题等等。与此同时,以传统的农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被打破,发展问题成为摆在我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不妥善安置好,严重影响我村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我村独有,在全国发展的大潮中并不鲜见。我通过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发展农民经济:一是鼓励失地农民自行创业。以种植业为依托的农业生产虽然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但是发展养殖业却是个不错的选择。农民通过发展养殖业致富,有可能会面临无资金、无地方、不懂技术的难题,作为大学生村官,有懂电脑等知识优势,除从网上搜集市场、技术信息外,还可以利用定期参加银行的创业贷款培训机会,积极与银信部门、组织部门沟通联系,努力为党员提供“红色创业信贷”服务,解决党员创业的资金需求。为解决无场所发展的问题,注重协调邻里关系,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周边村民的生活的不良影响。养殖业发展起来后,又积极为养殖户引荐经验丰富的同行或者邀请相关技术专家上门提供指导。二是为有需要村民联系就业机会。除创业带动就业外,还加强与附近工厂等的联系,力争吸收一部分劳动力,比如,碧桂园的进驻亦为我村解决了一部分就业,相比之前以农业耕作为主的生产模式,这一举措增加了村民的家庭收入。三是挖掘有利条件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投入小、效益高,可容纳的劳动力较多,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非农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放眼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之所以发展速度快,发展效果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丰富资源或者第三产业。对于资源并不富足的地方,不妨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劳动力富余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比如手工加工业等,以此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就业。
三、融入群众善干。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农村工作纷繁琐碎、事无巨细,大学生村官只有真正地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主动热情不回避,协调沟通讲原则,善于找准方法化解矛盾,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强势,尽力为基层多办好事、多干实事、多解难事,主动与村民交流,积极为村民办事,才能以自己的诚心换得群众的真心,以行动换得群众的口碑。如在开展扶贫“双到”工作中,我积极配合村干部进组入户做好全村困难户的摸底调查工作,并利用闲暇时间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脱贫愿望,结合实际制定扶贫建议措施,由村委会积极争取挂钩单位的支持。同时,做好定期回访贫困户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确保了我村的扶贫“双到”工作帮到实处,扶出成效。在我县县城扩容改造过程中,需要征用我村大部分土地,部分群众对征地改造不支持、不配合,很多群众对征地补偿标准不满意,影响了县城扩容升级进程。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以我县实施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为抓手,积极配合村党支部书记徐宋文做好政策的宣传、消除群众思想不通等工作,有力地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如,村民赖素美及其家人极力抵触征地拆迁的工作,甚至有带头到县上访的苗头。我随支部书记在走访群众过程中听到这一消息后,及时将这一消息告知赖素美的联系党员徐美生,并配合徐美生争取与赖素美家较亲近村民的支持,利用晚上时间多次到赖素美家中走访,让她清楚征地有关程序及优惠政策,劝说她及其家人不要听信谣言,在政策优惠期内配合县镇征地工作,在多次耐心劝说下,赖素美家如期领到土地补偿款且未到县上访。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