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任常说:教研员就要站得稳“讲台”,搭得起“平台”。他善于把先进的理论解读为“普通话”,把实践中涌现出的鲜活的“珍珠”编织成美丽的“项链”。他说:教研员只有加强学习,站得稳讲台,才能真正发挥引领教师、指导教学的作用。教研员的学习离不开读书,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之余撰写文章,先后发表省级论文8 篇。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杨主任思考更多的不是个人的发展,而是全县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升。讲台上的杨主任不空谈理论,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唱主角”、“展才艺”,鼓励教师发表不同意见并展开讨论,他努力尝试各种教研方式,搭设各种平台:优质课竞赛、引领课研究、校本教研展示、网络教研观摩,营造一个学习与交流的氛围,聚集一群坚定而执着的学者,带动无数颗同频跳动的脉搏……他关注的是教师的个性体验和职业情感;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探索和理论积淀。他与一线教师彼此欣赏,相互借鉴,一起经历成长的艰辛,共同期盼教育的发展。
看着一批批青年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教育的栋梁,杨主任悄悄抹去汗水,把荣誉让给并肩战斗的同事,只在心里留下一种喜悦和甜蜜!可谁又知道这种付出的代价呢?
08年秋,杨主任带领小教部到五道沟中心校考核骨干教师,刚走进教学楼,同行的老师发现杨主任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杨主任说上不来气儿,休息了一会儿还是没有缓解,大家决定送他去医院,他却说:听完课再去。王校长说:你不要命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便打车送到县医院确诊为过敏性哮喘。为了不影响工作只住了几天院就又匆匆和同志们下乡继续工作。由于哮喘反复发作,有时晚上呼吸困难只能把头伸到窗外,第二天还坚持到胜利小学蹲点听课,他的坚持让我们明白认真工作,无须表白。有时候生命中一个简单的情节会成为一个人全部的精神支点,有时候,生命中一道平凡的景致会容纳一个人全部的旅程,或许,支撑我们党存在和前进的,正是那样一种简单和纯粹。
这就是我身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锤炼坚强的党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他们用自己最朴实平凡的行动讴歌着共产党员的灵魂,树立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年轻的教研员,我感到无比荣耀,让我们满怀自豪地说:“做像你一样的共产党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