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
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新模式,出台了大学生村干部“双向选择”工作机制,对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关门点将”为“比武选将”。于2011年2月4日,召开了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竞聘会。在会上,由我镇17个行政村支部书记首先挨个上台介绍本村基本情况,急需的人才类型等。随后由大学生村官分别上台开展竞聘演讲,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简历、优势、特长等情况。演讲结束后,由大学生村官填写去向志愿,当场选择志愿去的村,再由各村支部书记分别填写表格,进行选择需要去的大学生村官。“双向选择”会后,我镇随即召开了党委会,根据各方选择情况综合研究,最终确定了14个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人选,其中有4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双向选择”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管理模式,使我镇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服务农村的动力。其先进经验受到了县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决定在全县进行推广,《中国产经新闻报》、《商丘日报》、《商丘组工信息》和《虞城组织工作》先后宣传报道了大杨集镇的先进经验。
四、发挥作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我镇13名大学生村官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转变工作角色,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积极投身于农村工作中去,在春季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社会抚养费征缴、麦收防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扶贫调查、新农保宣传和参保等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全镇大学生村干部组成义务植树工作队,深入到310生态廊道沿线帮助群众刨坑、浇水、运输树苗。在2011年的麦收工作中,我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三夏”义务帮扶队,对需要帮扶的农户实施结对帮扶。共结对帮扶农户62户,为困难户捐款650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70余件。在县扶贫办组织的扶贫工作调查摸底中,杨集村大学生村官周立坚持工作一线,在镇政府连续三天加班加点输入扶贫表格,为全镇大学生村官做出了榜样。碱地村是蔬菜生产专业村,自开展远程教育以来,该村大学生村官陈涛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向广大菜农传播蔬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解决了当地种植户遇到问题无处解决的困扰。
五、现存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虽然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个别大学生村干部思想不稳定。认为农村工作生活艰苦、条件简陋,待遇较低,有打“退堂鼓”的思想。二心理落差大。大学生村干部刚入村时,带着豪情壮志,满怀一腔热血,想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但农村的现实条件,告诉大学生村干部,只有从小事做起,甘当小学生,虑心的向农民群众学习,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人生的坐标。三是缺少工作经验。由于刚踏入农村基层,对当地村情村况了解较少,在工作方法上还有一定不足。四是大学生村干部服务期满后,就业安置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一是进一步改进管理办法,加强村官的自我管理,尝试以村官管理村官的方法来促进大学生村官自我约束意识的养成。二中加强奖惩机制的完善,比如通过年终考核的办法,使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并且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与价值。三是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比如镇内交流、镇外交流、或者和其它乡镇结对子等等。五是尝试建立大学村官自已的网站,充分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典型,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的一年,需要付出新的努力,我们将继续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继续打响“大学生村官”这个品牌,为我镇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为全县、全市、全省做好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