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um up from the above, I can say marks are not absolutely authoritative for some. If we neglect training an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and competence and if we only seek for the high marks, we will be absolutely wrong. We should take an objec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marks. Neither should we neglect them nor should we overvalue them like a God.
分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了。老师要用分数来衡量我们—上初中,要分数;上高中,要分数;上大学要分数,考研究生、博士要分数,出国、评职称还是要分数。家长要用分数来要求我们;社会用分数来衡量我们。
而我们自己也常常用分数在相互直接做着攀比。我们完全为分数所左右了,我们为它欢喜,我们为它丧气。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分数呢?
的确,分数有它不可低估的作用。从检验学习的角度上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分数并不是估量一个学生成败得失的惟一标准。考试成绩偶尔低了一两分乃至十来分,并不一定说明什么问题。考试的成败有时也会受到诸如临场经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影响。“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这句话大概不会有人不知道,而我们在学习上又何尝不如此?在考试上很少有“常胜之师”,即使平时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会有偶尔的失误。历届中考、高考“状元”并非就是平时出类拔萃的优等生的事实,便是明证。
事实上,“高分”与“能力”往往是不统一的。前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词:“高分低能”。笔者就曾经碰见这样一位教师,据说他毕业于某赫赫有名的重点大学,但从教学效果上讲,却远远逊色于一些非高等学府毕业的老师。其授课只是照本宣读而已,枯燥乏味,缺乏一种教与学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