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们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要干事业。人类是个群体。你总要和一些人们接触、交流、合作。其中有谈得来的,有共同志趣、共同语言、共同事业和利害关系的,就成了朋友。
友情中,有些仅止于吃吃喝喝,东家长,西家短,干不了什么正事,称为酒肉朋友。有一天没得吃,没得喝,也就各奔东西了。有的属于精神型,彼此有些共同理想、追求,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如古代的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他们对金钱相对要看淡些,因此被誉为“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些属于生死之交,彼此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遇到危难,可以两肋插刀,象《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誓同生死。人们都希望得到这样的友情,但自己实践起来比较困难。
友情是一个面积宽,伸缩性大的领域。泛谈,都可称朋友,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细分,真正成为知已的廖廖无几。朋友不分年龄(有忘年之交),朋友不分性别(有异性朋友),朋友不分种族、不分国家、有时也不分穷富。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友情往往是在学业中、事业中、战斗中形成。那些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战友,感情尤其深厚和长久。
友情的可变性很大。分别得太久,共同的利害关系没有了,就会日久情疏。由于志趣的变化,共同语言没有了,甚至意见相左,也会破坏友谊。古今中外,许多创业的盟友、战友,最后演化为敌人。中国不少开国之君(朱元璋等)都曾杀过功臣。太平天国如果不是几个共同起事的王者相互争斗残杀,也许不至于半途而废。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一些分别得太久的朋友,生活会磨掉了他们的原形。再见面的时候,你会感到你还是你,他已不再是他了。对方也许会有同样的感觉,以致彼此感到见不如不见。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维持情深谊厚的友情并不容易,需要相互理解及各自的宽容和牺牲。相互任何的苛求,都会破坏友情。
爱情是个千古之谜。爱情没有划一的标准,没有共通的规律。为什么会产生爱,谁也说不清。并不一定就是美丽(《巴黎圣母院》中丑陋的看门人也有人爱),并不一定就是善良(希特勒也有~),并不一定就是智慧(傻人有傻命,赖汉娶花枝),并不一定就是强大(有些爱情始于同情)。真正的爱情给人的是触电的感觉。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是一种魂牵梦绕,是一种陶醉,是心旷神怡,是乐不思蜀,是无限的激情。
真爱并不一定需要日久生情,并不一定需要查清祖宗三代,甚至来不及瞻前顾后。爱情并不等同于婚姻。虽然婚姻常常因爱情而起,但并不始终靠爱情维持。婚姻由于旷日持久,到后来常常会转化为一种亲情,一种伙伴关系,虽然相知相伴,却丢失了激情。
爱情常常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心有灵犀了。一见钟情是爱情的多发现象。远在天南地北,竟可以因一个偶然而相互期许,所以,才有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说法。
爱情是需要激情的。因而她不怕磕磕碰碰,不怕起起落落,不怕一时的抱怨和责难。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