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情上调动了她们的积极性,从行动上促进了她们事业的发展。
在她们带动下,全区1xxxx农村妇女争先创优,发展经济,迎来武汉市“双学双比”现场会在新洲召开。
(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我和同志们坚持在接待来信来访中注重每一个细节,以情感人,落到实处。接待工作中做到“八个一”即:进门一个请字、给客一把椅子、倒出一杯热茶、事前一个问候、做好一个记录、传递一个信息、讲解一条法律、解决一个问题,迎得广大妇女的信赖。
2003年12月辛冲镇妇女刘细枣来妇联,一把鼻子一把泪,诉说自己有胃病、丈夫下岗、父亲瘫痪、儿子上大学,家庭十分困难,我们马上与有关单位联系,并为她写好低保申请书,下午送到她丈夫所在的文化居委会,并与邾城街领导反映情况,半个月后,她家低保落实了,刘细枣逢人便讲,妇联是我的娘家,困难时刻见真情。
区政府机关女干部王泽平与丈夫贺应华离婚后xxxx元的财产分割费二年不到位,得知这一情况,区妇联直接与区法院院长沟通,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村民委员会直选中,全区12xxxx村妇代会主任落选,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一班人把落选的名单、原因、地址等情况向区委和区委组织部汇报,并提出了聘任的意见,由于工作细致、情况清楚,领导很快采纳了妇联意见,12xxxx村全部配齐女干部。
我们工作踏踏实实,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在群众中就有凝聚力;我们工作实实在在,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在群众中就有影响力。
(三)培养典型引路,激活农村文化。我们立足实际,坚持标准,发动群众,层层创办,摸索出一条适应“美德在农家”的延伸之路。
一是注重标准,选好“农家妇女活动室”。确立“六个一”的标准。即:遵纪守法、履行义务,有一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心;思想进步、热心公益,有一腔为妇女群众服务的热情;环境整洁、邻里团结,有一栋宽敞明亮的住房;学习科技、岗位建功,有一项勤劳致富的本领;基础完备,品种齐全,有一套文化科技娱乐的设施;交通方便、居住集中,有一流家庭成员综合的素质。
二是三级联创,建好“农家妇女活动室”。为发展农家妇女活动室,区妇联依托区委“二平方公里”文明创建活动;依托宣传部“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依托计生委“计生中心户”创建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书、送物、送资金,采取三级组织(区、街镇、村居委会)联创,把“农家妇女活动室”落到实处,区直每个单位包建一个活动室,如老干局建设幸福小区活动室,统战部建设凤凰台活动室,他们捐款500-200xxxx,科协为“农家妇女活动室”送去《科普文学》、《时事政治》、《小发明》等书籍,药监局送出《抗菌药物合理管理使用100问》等书籍,基本上采取:区直扶持一点,街镇援助一点,村组帮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学生捐赠一点,爱心人士奉献一点的“六点”办法,丰富了“农家妇女活动室”内容,促进了全区组建“农家妇女活动室”55xxxx。
三、服务家庭,弘扬美德,提高文明水平
讲文明——从我家做起。这是文明家庭的行为准则。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是摆在每个职业女性面前不可推卸的双重任务。二者之间既存在着互相矛盾,又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我常常用对工作尽心尽力,对家庭任劳任怨的格言来约束自己,在家中做到不打牌、不串门,处理家务陪老人。
(一)尊老敬老传美德,全心照料尽职责。我们家上有78岁的公婆、80岁的母亲,下有读书的孩子。1999年-2001年期间,公婆因风湿病瘫痪在床,我们家没有请保姆,也没有请钟点工,我每天早上5:30准时起床,做好早饭送到婆婆手上,8:00准时上班,中午备有定时电饭宝,煮饭、蒸菜留在婆婆床头,晚上为婆婆洗刷到9:00,公婆一个月打吊针平均在15天左右,每次都是医生晚上来打针我照料。冬天为她取暖,夏天为她开扇,虽然累一点,但我感到很充实,敬老应该从自己做起。正是这种行为促进夫妻共同分担家务。2004年元月,我80岁的老母亲骨折了,丈夫严咏发乐意为老人行医问药,送茶端水,直至人生终点。
(二)精心教子作贡献,立足岗位创业绩。我们共同教育子女刻苦学习,助人为乐,女儿严庆的同学——叶倩倩,家庭十分困难,她经常资助,共同完成了大学学业,叶倩倩还经常传授学习方法。2004年7月严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
力,应聘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