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的干部坚决撤换;对政治素质强、工作成绩显著、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领导能力的镇、村干部,不拘一格地进行重奖和提拔任用,使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农村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贡献力量。如北惯镇近两年试行村级干部激励机制,确定xxxx 工作出色的村支部书记享受镇职工待遇,在基层干部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正是健全了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带出了像北惯镇的平地村、东莺村、林张村,雅韶镇的柳西村等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建立参与制度。发展农村经济是一项繁重任务,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建设氛围,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制度,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农村进行结对帮扶,促使更多的人才、智力、资金、项目等资源流向农村,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北惯镇平地村在这方面的实践比较成功,通过上级部门拨给一点、挂点单位和干部捐助一点、外出人员资助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村中群众自筹一点等“五个一”的办法,农村经济发展转上了快车道,村容村貌一年一个样。三、以稳定促和谐,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问题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和谐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健全县、镇、村三级信访调解网络,做到“五先五早”:即预防在先,苗头问题早消除;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回访在先,出现反复早化解,及时调处群众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遏制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2005年至今,全县没有群众集体进京上访;2005年群众到省上访比上年下降了74.xxxx。同时,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了“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