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一天天延伸,他们黑了,瘦了
付高口村基础差,底子薄,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来源,致使该村无钱修路,严重影响了村经济的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
帮扶工作组对这条口号坚定不移,为了迅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村里修出一条致富路,他们积极争取省政协领导的支持,内引外联,争项目,跑资金,三年来共争取各项资金6xxxx万元,填平了村南大坑村西沟,硬化了村内的大街小巷,修通了村东至肃高路,村西至尚村皮毛交易市场两条主干路,全长2xxxx华里。在此基础上,工作组又协调资金2.xxxx元,为村里安装路灯41盏,使这个过去其貌不扬的穷村,一跃实现了净化、亮化、美化,开始令其他村刮目相看。
修路的那些日子里,帮扶工作组三位同志不畏艰辛,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奋战在修路第一线,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包方便面。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谁都没有回家一次。看着他们那消瘦、黝黑的面孔,群众心疼了,不高兴了,他们找到村干部第一次提出质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他们累成那样,你们就不兴请他们吃顿饭?
群众的质问差点没让韩书记掉下泪,平时少言寡语的韩锁柱脖子一梗:谁说没请?人家不吃!
原来,修路正赶进度的时候,村班子看到工作组的三个人没日没夜地跟着折腾,大家一商量,找辆面包车拉着三人到县城改善一顿。谁知,汽车找来了,靳组长死活不上,最后说谎是去县城办事才上了车。半路联系饭店时让靳组长听见,下车又发了脾气。最后达成协议,回乡里找个小饭店随便改善改善就行了。改善是改善了,钱花得也不多,七、八个人一共吃了10xxxx多一点。当韩书记结帐时,被告知姓靳的同志已结了,韩书记气呼呼地找靳组长说理,又说不过他,只得悻悻地回村生闷气。
群众听了,眼圈发红:唉!多少年见不到这样的上级干部了。
老实巴交的农民数着票子,笑了
按照“种植调优,养殖调特,全面发展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付高口村在省工作组的协助下,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发展小拱棚韭菜;二是发展优质果树;三是发展特种养殖。为使群众打消顾虑,激发农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扶工作组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制定了每种植一亩韭菜补助20xxxx,并可使用果菜间作周转金120xxxx;种植麻山药、棒药可无偿提供籽种等优惠政策,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该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60xxxx亩,其中韭菜面积就达30xxxx,实现了户均一亩菜,为建成韭菜生产专业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外,还发展果树面积30xxxx,珍稀皮毛动物养殖出栏突破了10000只。
那天我们进村时,一问起蔬菜的种植和销售情况,韩书记老两口抿着嘴直劲地笑,韩大娘如数家珍:真是沾了修路的光,每天来村收菜的车最少10辆,有时2xxxx辆,卖菜跟抢一样,还比别的村每斤贵两毛。我们问一早晨能卖出多少?韩书记插话:这村由于交通方便,高阳、任丘、河间、×××都来,成了小批发市场,每天都能卖出1xxxx多斤。
是啊,这村真富了,两年来,新盖瓦房3xxxx,新增三马车、拖拉机8xxxx辆,摩托车65辆。真是好事天天有,新娘月月娶,正应了工作组的话,“付高口”真成了“富高口”了。
我们出村时,最后一辆收菜的汽车刚刚启动,卖菜的老农民站在一旁美滋滋地数票子,连招呼都顾不上跟我们打了。
偏野小村第一次见到了省里的大官
付高口村真是有福气,他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