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集装箱吞吐总量达2.1xxxx标箱,同比增长58.2。十大重点专业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31.6。十大重点商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8。5、城市建设快速推进。1——4月份,市区和各县城市建设亮点纷呈,新上项目多,建设速度快,面貌变化大。针对今年雨雪天气多、资金紧缺等困难,项目推进坚持集中调度和经常性调度相结合,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难题。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各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抢时间、抓进度,昼夜施工,确保了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1——4月份仅市区就完成工程概算造价3.05亿元。已开工项目43项,已竣工21项,累计完成投资12.52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65。这些资金来源于经营城市,市财政没有拨款,我市仅在2003、2004、2005三年来,从土地收益中用于城建和企业改制资金12.7亿元,2005年一年就投入了6.3亿元。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白水明珠已完成主体结构和网架安装,6月份可以交付使用。市民文化广场、龙开故道、胜利碑、胜利大道、胜利广场、老颧塘污水处理厂、怡康苑、前进西路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江湖楼已完成规划选址,几年环保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休闲的娱乐场所,而且有的还可能成为旅游景点,将大大提高游客在我市的游玩时间,增加我市旅游收入,从而推进大旅游的进展。在“3 1”战略的推动下,我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据统计,1——3月份全市生产总值为103.74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12.0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53.42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38.52亿元,增长17.2。1——4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2.76亿元,增长1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8亿元,增长19.5。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支撑“3 1”战略的快速实施。几大重点工程按照预期目标逐步推进:铜九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期,昌九城际铁路评审通过省部验收,武吉高速正式开工,九江二桥进入可研阶段,5xxxx伏变电站已经启动,九瑞高速规划招商已经完成,核电项目顺利推进,九江机场即将复航,这些项目开工与建设将会增加我市的发展后劲。全面启动“五大工程”建设,为推进“3 1”战略创造良好环境。对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工程、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宁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工程”、地震灾区的“重建工程”以及促进公平的“关爱工程”,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年度实现的目标,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正在逐项抓好落实。救灾重建截止5月9日,共下发重建补助资金3.29亿元,累计接收援助机砖19626.5xxxx块.共拆除危房3026xxxx,完成96.1;开工重建3016xxxx,占96;竣工1829xxxx,占58.1;维修加固房屋7560xxxx,占98.1。学校维修加固全部完成,开工重建136所,占81.4,除×××仍有少数学生在帐蓬上课外,其余绝大多数学生返回教室。"三院"和医院的维修加固基本完成,"三院"重建动工29所,占100;医院重建动工15所,占89.7。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维修加固全部完成.需除险加固堤防和水库已动工16处,占80;排灌设施动工38xxxx,占71。塞湖大堤竣工验收。切实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启动了×××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截止4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7xxxx人、104xxxx;基本养老保险基本金当期征缴1241xxxx元。总体上看,“3 1”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成效非常显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是内资外资的引进不平衡,内资增长较快,外资虽然4月份实现了正增长,但同比只增长2.4;二是工业发展增势强劲,但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上升,但比上年末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得税同比下降47.1,三是旅游经济红红火火,但入境游客比例偏低,购物消费指数增长幅度不大;四是港口吞吐量增幅很大,但物流引进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偏少;五是融资环境偏紧,1—4月份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幅达13.1。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3,工业项目开工率、在建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