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靠劳动来创造工具。脱离了动物界以后,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和不断进步,道德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道德通过示范激励、善恶评价来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是如此,在国家出现之后,道德又与政治、法律相辅相成,共同相互作用,保证社会秩序的维系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道德作为“仁政”思想的核心。孔子一方面十分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一方面认为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实行仁政。仁爱是一个国家建立的基础,也是一个理想社会建立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汉字的“德”字下面是一颗心,这是一颗善良之心,也是一颗辞让之心,羞耻之心。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里,对高尚道德的记载和推崇比比皆是:《易经》上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诗经》里留下了我们祖先的咏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左传》上记录下了对战争胜负的感叹:“有德不可敌”。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经历了多少变迁,经受了多少磨难,“道德”的理念,却越来越深刻地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德,是中华文化之宝;德,是中华社稷之基;德,是民族精神之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核心就是为了塑造理想人格。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诸葛亮毕生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了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面对旦夕之间的宠辱骤变,从容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发扬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同时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这是我们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也是我们时代的主题。
科学地借鉴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对我们理解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民族国家,已经发展出完整的法律体系。但道德因素仍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国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在社会文化领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宣扬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社会是人人觉得被别人尊重、与人为善、安居乐业、和谐融洽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境界,必须同时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帝国主义列强的炮火,使近代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救亡图存,维新图强,改造旧中国,建立一个更有效率的、更道德、更公正的理想社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1917年,mzd在《致黎锦熙信》中说:“当今之世,宜有大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