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胡总书记关于增强“三种意识”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对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与执政能力的增强提出了重要的标准,内涵深刻,意味深长,令人警醒,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表明了我们党担当历史重任的强烈责任感。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从增强“三种意识”的高度着眼,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作风是执政理念的产物,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确立了这一理念,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好人民的公仆。作风是思想意识的反映,思想意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会有良好的作风。作风是道德修养的展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社会行为的“风向标”,不仅关系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党的威信和形象,只有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人讲道德、做官讲官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风是精神状态的表现,我们党培育和形成的×××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指导和激励我们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才会有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作风是工作风格的体现,共产党人的工作风格就是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只有做到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可见,作风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心向背,它不仅仅是思想问题、品行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中外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公民,只有常怀忧患之意,常怀自警之心,居安思危,砥砺不息,克勤克俭,夙兴夜寐,才会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我们党是一个在忧患中诞生、奋斗、壮大的政党,我们的事业正是在不断克服忧患、战胜困难的进程中推进发展的。黄炎培曾向mzd同志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怪现象。他希望中国共产党人能走出这个历史怪圈。mzd同志把从西柏坡进北京意味深长地比喻成进京“赶考”。事实上,历史走到今天,我们党执政了这么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表明我们党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考验。但是正如胡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新的“赶考”。我们一定要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当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牢记使命,时刻牢记国情,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情系人民、心忧群众,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以优良的作风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要充分认识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的必要性。从我党的奋斗历程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关口,我们党都要加强作风建设,以此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延安整风运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以及党的十六大后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虽然历史背景、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建设的要求而开展的,都反映了党居安思危、应对挑战的清醒认识,都有力地促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开展思想教育、加强作风建设,是我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全省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是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措施,也是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作风建设、形成良好风气的重要部署。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看,“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续和深化、巩固和发展。党的80多年的实践表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