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区经济发展的问题。因此,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测算和摸底工作,出台更新的举措,制订更新的倾斜政策,切实解决外来流动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四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继续加强城乡学校一帮一结对工作,促进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文技校的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三、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 我区自****学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教法变了、学法变了,课堂活跃起来了。但我们也看到,由于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教育观念、师资力量、教育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还不理想。今年是我区新课程改革的攻坚阶段,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区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区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的指导作用,加强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研究和管理,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要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学研究制度,启动小学教师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专题培训工作,举办校长新课程论坛,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展示课活动;进一步开展新课程教科研工作,大胆开展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规律的探讨和研究,促进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推进。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强鹿城教育网资源库建设,加快校园网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信息技术和新课程改革的融合。要开展新课程评价研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上半年,将在一年级试行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的试点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指导力度,特别是对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农村学校,大力解决农村师资不足,教学薄弱等问题,教研部门的工作要向乡镇学校倾斜,深入调研,做好新课程试点班级教师的培训工作。 四、进一步形成学生德育等方面工作特色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德育科研,建立区和校二级德育课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提倡各校开展富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以德育特色带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发展;认真积极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进一步加强德育常规管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 五、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对2004年新选拔上任的校长实行任期制试点工作,修订校(园)长考核办法,明确任期目标责任,加强对履行岗位职责及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对现任校长要建立一个与校长德能勤绩廉挂钩的用人机制,还要有考察校长改革的理念、改革的举措和改革的实践,以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内容。继续实施校(园)长轮岗制,强化教育收费行为的校长责任,加强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校长的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坚持和完善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校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按照《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计划》,制订并组织实施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计划,按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层次,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建立一支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干净干事,素质较高的校(园)级领导后备干部队伍。加快后备干部的培训,让符合条件的部分后备干部到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挂职锻炼。 六、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科研等教育资源,逐步建成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培训和资源中心,为各种途径的教师培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突出位置。各中小学要以三个对待活动为载体,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形成敬业、爱生、奉献精神。 抓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形成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名师培养对象的骨干教师组合,积极搭建施展教育教学能力舞台,让一批年轻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让一批中老年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迈进,组织优秀教师进行高层次研修培训。要以新观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