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作了明确的指示,强调小成功靠小智慧,大成功靠重德,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人格健全的人,阳光的人。我认为马加爵事件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它暴露的问题不单是大学教育阶段,可追溯到中小学教育阶段;不单是学校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值得反思;不单是文化知识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值得反思;不单是文化知识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健全教育问题,说到底是素质教育问题。中小学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全而实施素质教育比任何一个阶段都重要。高中新课程加大人文学科课程分量,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是新课程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启动高中课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高中新课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对教育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内容、方法等各项改革,促进不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离不开学习。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太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学无止境的哲理。列宁曾经说过,我们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我们党三代领导人曾多次强调要大兴学习这风,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确,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学习莘不是在校学习的专利,它贯穿人生始终,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处处都能学习、人人都能学习的型城市。 高中教育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无论是上大学深造,还是进入社会直接参与现代化建设,学习都很重要,学习方法更加重要。教育实践表明,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高中教育非常关键。所以,高中新课程尤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大家知道,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学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基本处于一种 被动接受的状态,老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争取好的考试分数。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用心听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机械、呆板,忽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而新课程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根本性变革,不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而带来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吴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选择,包括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验性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个生大突破。在研究性学习中,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不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老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就是从根本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愿望的转弯,实现由被动学到自主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师生双向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新课程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影响的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等,但人的素质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一个城市的素质功能建设,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和高科技城市,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知识、理论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与之蜜切相关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外语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以教育为本。但是,传统课程一个突出弊病,就是过于注重对学生的书本知识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新课程摒弃这一弊端,把学生创新精神和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更加重视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推进高中课改,对于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把高中课改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实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