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千家万户的迫切愿望。教育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明显增加,上好学校,找好老师,受好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家长对子女在未来社会中的成长和发展寄予了极大希望。许多家庭省吃俭用不惜代价地为子女读书提供条件,不少家长不辞艰辛地为子女上学奔波劳苦。这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长幼亲情、崇尚文化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需要。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家长的心情,把群众的愿望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更多的人接受均衡良好的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特别在教育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物力,为津南教育腾飞构筑了基础性的发展平台。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全国、全市教育先进地区比,我们在办学机制、办学水准、办学观念、全员素质和思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应进行深刻的反思,拿出可行的措施,积极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升我们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找准位置,抓住根本,切实按照区委八届七次全会对教育提出的四个满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1、办好高质量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这个时期是青少年一生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现在的中小学生,十年、二十年后,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我们必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学前抓起,从小学生抓起,高标准打牢基础教育的根基。无论是区属中小学,还是镇属中小学,都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按照双高普九的标准,进一步加快硬件和软件建设,创设条件,加快发展;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工作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搭建高质量高中教育平台,为津南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高质量的高中教育是学生实现大学梦的摇篮,是高级人才培养的起点,更是社会和家长关注的热点。几年来,我们对区属国办高中校进行了资源整合,建成了以咸水沽一中为代表的示范高中校。这些示范高中校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步需求,为学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条件。与自身比,近三年我们区高考录取人数呈年年递增的良好趋势,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明显增强。当然,这中间也含有扩招的因素。一个地区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环境,影响教育的声誉,影响我区的对外形象,直接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们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我们的教育如果代表不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么,当然也就代表不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就影响了本地区的发展。从自身看,我区6所高中校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参差不齐。这里面既有历史和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有学校自身的因素。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研究,要结合学校各自实际,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善于开动脑筋,大胆汲取先进地区办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力争把每所高中校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更多的津南学子升入大学,为津南的发展储备高素质的栋梁之才。 3、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科技尖子人才,同样需要成百上千万掌握熟练技术的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尖子人才可以引进,但产业大军无法引进,只能靠自己培养。谁在这方面抓得早、下力量大,谁的竞争实力就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都把职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职业教育我区有一定的基础,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和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相比,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一定意义上讲还只是低层次、单一型的,与社会实际需求还有很大距离。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把握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动权。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加快形成以南洋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以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网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办学和培训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对初中和高中毕业不能升学的学生,区教育局、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