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 二是农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80%乡镇信息服务站拥有计算机并可实现联网。通过多年的努力,覆盖省地县乡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经初具规模,以此为基础,正在逐步健全完善农产品检测预警、市场监管和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三个应用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三是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得到了加强。大力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已在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农机等领域形成近40个比较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并建立了部内信息共享机制。从2002年开始启动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检测预警工作,适时对国内外市场供求走势进行分析预测。从2003年开始,面向社会推出《农业部经济信息发布日历》制度,定期发布各行各业信息,目前全国4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万个农村合作中介组织,95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大户,240万个农村经纪人都可以得到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 四是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各地农业部门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业部正在组织开展的农业信息服务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试点,就是广大农村信息工作者的成功创造之一,这种模式能够使信息服务的内容一体化,形象化、有效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对于各地出现的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信息进村入企、电波入户、信息公告栏、信息大集,农技110等服务模式,我们也热情关注,积极支持。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为打通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目前农业信息工作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从总体上看,还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的需要,不适应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主义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合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科学谋划和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 第一,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各级农业部门要始终站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深刻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增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气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步伐,不断扩大农业信息化覆盖范围,缩小城乡之间,信息化程度的差距。 第二,切实发挥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推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引领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强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改善农业信息化宏观调控,确保农业信息化顺利推进,要积极引导和动员相关企业踊跃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大力营造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要特别注意培养广大农民关注信息,使用信息的习惯,努力使他们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看到效益,得到实惠,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三,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把面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宏观服务和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微观服务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整合国际国内两类农业信息资源,优化信息采集监测点,建议国家和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形成标准统一实用数据库群及完善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好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重点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信息服务站,增强其信息采集和服务功能,要积极推动金农工程的实施,健全完善农产品预警、市场监管和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农业信息体系,要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三电合一工作,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专业结构合理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素质。要改进和完善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发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总之,要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农业信息化实现新的跨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农业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携手努力,扎实工作,开拓前进,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奋斗! 最后,预祝2005中国信息化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