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我们再和各个互助组进行商量.
这个学期我们想再一次进行让孩子当蛋爸爸蛋妈妈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体会当好爸爸妈妈是很不容易的.上次这个活动仅剩几位孩子把蛋宝宝保护到放学,这次让孩子想想怎样能更好的保护好蛋宝宝,同时我们还提高要求,要孩子带蛋宝宝出去玩.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我们将开展大带小活动,爱护小弟弟,妹妹,体验自己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关爱他人.
继续开展家庭互助组的活动,这次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觉得我们幼儿园教育中的缺憾来组织幼儿活动,在设计活动时要体现出发点要以幼儿为中心,以发展幼儿为目标.
我们还设想举办"将周日留给孩子"等一系列亲子活动.
继续开展值日生,组长,管长,气象主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最后我说一下我们班实验课题,这个学期我们实验课题中也渗透着幼儿小衔接工作,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每月开展"命题式相象画"比赛,结合实验绘画的特点设计题目为:未来汽车城,云彩的想象,大鞋的联想,手的造型,会变的圆.
B,班级继续开展讲新闻的活动,通过每天看"新闻"和"剪报","听广播"等活动,与幼儿一起分享,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C,开展"神奇的文字"的活动,组织参观书店,激发幼儿热爱书籍和阅读欲望.
D,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加幼儿的阅读量,丰富幼儿的词汇和句子,特别在布置的故事复述中,可让孩子说说故事中最好听的词,你最喜欢的句子等.
E,区域活动,环境布置也处处体现幼小衔接.
F,日记画
岳莫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l~20以内的基数,序数,邻数,单双数,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减法,乘法的初步认识;应用题教学等.学前班教学内容包括分类,排序,量的比较;l~20数的认识;邻数,序数,单双数;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运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口头应用题教学;认识几何形体;时钟;等分;认识人民币等等.从教材内容来看,幼小教材存在着数学知识重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儿童对知识失去了新鲜感,使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小学数学的能力发展和初入学时的数学能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初入学时,对数学概念,对数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算,那么他们入小学后对整数中的多位数,对小数和分数,对于自觉地运用数的关系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都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须搞好两个方面的过渡.
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教育
1.培养幼儿理解语音和概括,表达语音的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与说话的积极性.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通过对某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听,看,讲述,讨论等增强儿童的理解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话题,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使幼儿之间,师生之间有交往,讨论,合作的机会,激发说话的勇气,兴趣,增强幼儿口语表达的自信心,提高其表达能力.
2.加强学前幼儿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能按顺序观察画面,理解画面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一定的读书技能,如:按页码翻书,横排版与竖排版的阅读顺序,翻页的注意事项等等.幼儿园,学前班要配备一定数量适合幼儿看的图书,合理设置图书角,并由幼儿讨论制定图书角的读书规则.教师应经常参与幼儿的读书活动.
3.方言地区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幼儿教师要坚持说普通话,要根据当地方言中对学拼音的干扰因素,如n,l不分,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等,编一些针对性强的绕口令,儿歌,使儿童能辨别其发音的差别.同时,教师应强化听普通话的环境,如播放普通话故事,诗歌的录音带,收听普通话广播,收看电视等.另一方面要做家长工作,使之配合,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
4.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的能力.可采取有计划地观察图片,实物,或根据各地区具体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异同,以促进儿童进入汉字学习后对汉字识记及辨析的能力.
5.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能力.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活泼,发展幼儿空间及方位知觉的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分辨上,下,左,右.可利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出现的"田字格","四线格",让幼儿在格内构图,或设计游戏,做判定方位的练习.
6.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划线条的流畅性,提高对手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