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班的工作重点。
1、幼小衔接问题。还有一年孩子们就要毕业了,为了使孩子能顺利自然地适应小学的生活,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让孩子在心理上、行为上做好入学准备。在思想上克服以往漫无目的的玩耍,开始关注有目的的,有系统的学习。在生活方面,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虽然说要逐渐向小学过渡,但绝不是把幼儿园的生活小学化,我们还是要保持幼儿园的特色,不要过早的把压力付诸在孩子身上。大班的教学活动时间是25分钟至35分钟,下学期会逐步向小学的45分钟上课时间靠拢。(阐述老师的教育观点,介绍一天的学习生活安排以及课程安排)
每周课程安排:数学活动1个、语言活动2个、美术活动2个、音乐活动2个、常识活动2个、体育活动1个(庾老师主要担任数学、音乐、常识教学,张老师主要担任美术、语言、体育教学)
每天活动安排:8:30—9:00 早餐后自由活动(益智游戏、阅读、谈话等)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远远比让孩子学到一点知识更为重要,要养成一种好习惯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养成的,也不是只要我们老师在幼儿园对孩子加强管束,就能让孩子有明显进步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你们不要小看你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如果真的希望孩子有出息,为孩子好,就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不能让孩子觉得在幼儿园有老师管着,回到家就是解放了,家里就随他去了,只要他不来打扰自己做事情就一切顺心如意了。希望家长每天能抽出半小时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举例:读新闻、完成任务)。
3、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我个人是不提倡幼儿园小学化的,但是,在小学的面试中就有10以内甚至20以内的加减运算,基于这个原因,孩子至少要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和加减运算。当然,有的孩子已经可以吃透更难的知识,那么我们可以适当给他增加难度,学习更难的加减运算。除了加减运算,还有认识立体图形、等分、测量、统计、认识时钟、认识人民币等,都是孩子需要掌握的。我从中班开始就担任数学的教学任务,因此对整个班的能力水平很了解,我们班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能力并不强,一些数理知识不懂得迁移运用,实物与数字之间不懂得转换(举例:单双数、分解组成),所以家长有时间可以多对孩子进行数学方面的训练。但是也切忌操之过急,不要只看到孩子有的数学计算题不会算,就觉得自己的孩子笨,不如别人,计算只是考察孩子各种能力的其中一个方面。
4、写字阅读能力。现阶段最基本是能用铅笔写自己的名字,写数字,以及握笔、坐姿正确。我们班还有部分孩子是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或者只会写其中一两个字的。我家访的时候已经要求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了,现在我们在幼儿园专门练习写名字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已经会写了,所以请家长在家再督促孩子多写。还有写数字,在中班就已经开始练习,但仍然有小朋友是不能完整写出1——10的。我们班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奇怪的是,他们喜欢听老师讲故事,故事磁带里的故事却不是很喜欢听。大概是因为老师讲故事孩子可以听,也可以看到老师丰富的表情。所以有时间的话,我也坚持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来可以训练孩子的倾听习惯,二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复述故事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进步。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和识字量,建议家长在家里创造一种读书识字的氛围,让孩子有自己的书和书架。这样当孩子上学时,就能掌握读书的方法,懂得自己查找资料了。
5、培养孩子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事的习惯。(介绍环境布置“新闻角”)读新闻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孩子的父亲是个“新闻迷”,早上听收音机,晚上看新闻节目,成了这位父亲的必修课。而他的儿子呢,从小受到了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迷上看新闻。上小学后,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的听说能力、记忆力特别强,读起课文来,语感也特好,对看课外书,对身边的事也很感兴趣。刚上小学就能看《西游记》的学生版本了,问他:“里面的字都认识吗?”他说有的认到,有的认不到,但大概能知道讲了什么事。而认到的那些字基本上是自己通过问父母,通过一遍又一遍反复的接触学会的。你看,孩子一旦有了兴趣,根本就用不着机械、死板的教他认字、写字了。这样,对这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将会学得很轻松。
6、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但须注意得当、得法。过度地或过于轻易地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对他的期望过低、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应,比如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