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是儒家文化,或者细一点讲是孔孟之道。 “作田供娘,养儿防老”, 孝敬父母家长是我们传下来的共识。所以我们在平常家庭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感恩和孝顺心理和行为习惯,“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哺之义”,小乌鸦有衔食喂老鸦的情义,母 羊有跪下来给小羊喂乳的感动行为,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和祖辈,只要是娘生的没有不感恩和孝顺父母祖辈的理由。而这些思想要平时培养,给点零花钱,买点衣服玩具,不是父母该欠你的,要懂得父母是关爱你,长大要孝顺,学校组织活动,如献爱心等,这是感恩社会帮助人家,使人不自私,而变得大方大气,孩子喜欢吃的东西给点给父母留点,不是父母硬要吃点,而是要有孝顺的意识,不要只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有感恩心理,长大成家就会孝敬父母,我们的崽女就不会白带。
三、探讨的几个问题,也是期待家长与学校合拍、步调一致的问题
1、学生上下学的问题
校车搭乘问题。校车名为校车,跟学校无管理关系,无经济往来,仅仅是家长自行联系搭乘。近几年来,搭乘校车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上次开校车会讲过很多群死群伤的例子。所以按上级政策,3公里以内,4年级以上原则上不搭乘校车,县政府对超载、超速抓得严,每次不超8人,但是时间有限经常超速。学校从不主张搭校车。请家长要记得,交通安全是现代社会最无情的杀手。
摩托车小车接送问题。师生近1150人,往返2300人次上下学,加上近400、500人次的监护人往返, 2800人次在较短的时间、狭小的空间内往返,交通安全是巨大的隐患,最怕小满哥骑车横冲直撞,最怕不熟悉地方的外地司机过往。还怕车辆的故障不听人的操作和使唤,车子出了故障不是想停就停得了的。如果家长不配合挤到校门口一线上、下车,无异于“自我相互不注意,相互给孩子们安全隐患”,要求家长接送车辆,左边在车站、蓝天超市一线公路打转,走几步,锻炼身体,走几步安全为重。雨天身上受几滴雨也没有关系,孩子不要带得太娇了。学校墙上有广告字,往日时候值班教师伸手拦,没有家长冲过来的,不拦家长就不注意。家长们,不是学校老师要为难大家,而是学校为您的孩子在打一把保护您孩子的安全伞,大家开车,骑车的时候虽然看不到老师伸手做栏杆,但心中、胸中一定要有根杆,这根杆既是为了别人的孩子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一切要有个意识,自觉遵守。
学生骑单车问题。尽可能不让孩子骑单车,法律层面上来讲小学生也是未成年人(12岁以下),是不准骑车的,骑单车多了份担心,太远实在要骑,孩子们大点,多看看单车刹片性能如何。
2、家校信息平台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