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分析如下:
第一,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些孩子在成绩或者表现上的优势得到了多位老师的关注,特别是任课老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仅仅在于课堂,关注的也是她课堂上的优良表现,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个孩子一些其他潜在的缺点,于是他们被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包围着,并且优点也会无限地扩大,因为这些光芒,久而久之,这些孩子认为这些表扬和赞许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缺点是存在的,只是孩子自己本身也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一旦有人指出就接受不了,他就会认为这个指出这个问题的人是不喜欢他的,而往往会将他的缺点指出来的就是班主任和和孩子接触较多的老师,因为班主任这些老师和每个孩子的相处不仅仅限于课堂,看每个孩子看得更加清楚。特别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例如升入初中,和其他新同学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时,没有了优越感,有的孩子可能会很快地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欣赏,那么他将会继续生活在表扬的光环中,但是有的孩子没有能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欣赏,他就会非常地不适应,产生厌学的心理,成绩急剧下降。
第二、而相反的是,有一些平常比较调皮和成绩稍微落后的孩子和其一些表现优异的孩子比他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往往是老师头痛的对象,因为他的多动,上课扰乱课堂秩序,就会得到任课老师的批评,因为成绩落后,老师在为其补课的时候,会在不耐烦的时候发发牢骚。所以,这部分孩子的缺点也会因为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暴露无疑,甚至会遮盖了他本身的优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孩子接受批评的能力是有的,但是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自暴自弃,给自己定位于坏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和和孩子接触较多的老师,因为班主任这些老师和每个孩子的相处不仅仅限于课堂,看每个孩子看得更加清楚。
很多老教师说,毕业以后往往能够记得老师的不会是那些成绩优秀,甚至精心培养的学生,而是那些调皮的、成绩落后经常到老师办公室来挨批的同学,这是不无道理的。今天说这翻话,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以及学校的老师,而是希望家长们看到不同的孩子潜在的问题正确引导,让现在优秀的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让现在看似缺点多多的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要自暴自弃。
四、关于升学考试:
语文方面大家可以从这个方面去做准备:
基础知识部分,要留意一些成语、谚语、名人名言、古诗词、名著之类的。20%
阅读理解部分是重头,除了现代文章的阅读还有古代文的阅读,五年二期现在就已经开始涉及到古文以及名著的片段故事了。40%
作文重点在写实作文。40%
五、孩子对班主任太依赖: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勤快娘带懒子女,懒娘带勤快子女。
为了证明我是一个尽职的好老师,我一直都很勤快,从一年级开始,事事为孩子们操心,自然得到了家长和领导、同事的好评,而我班的班级活动总是做得最好的。但是我发现因为我的插手,很多孩子都有了依赖思想,而且有明显的见风使舵的感觉。例如:我布置的各类活动,全班参与面广,完成好,不是我布置的活动,其他老师布置的活动,报名的同学就寥寥无几,完成不佳。我们五年级组的老师经常开玩笑地说:“经过你们班教室,看学生听课的状态就知道是什么课,上你的课端端正正的,上其他老师的课就明显不一样。”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有说不出的滋味。
学校进行了一次跳绳比赛,这一次我一反常态,讲了一次以后就没有再去强调了,在讲后的那一次孩子们自发地练习了一次,我在家校联系本上还表扬了;可是后来,早上生活老师组织练习时,据老师介绍,孩子们愿意玩游戏也不愿意跳绳,没有集体荣誉感;平常的时候,别的班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苦练,而再也没有看见过我班孩子的身影。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对的,但又害怕我的发现是真实的。
昨天的跳绳比赛,正如我所预想的那样,我们五、六年级一组比赛,7个班,我们班获得第7名,甚至比四年级的几个班的数量还少。可以说,每次比赛我们都是包揽第一等奖中的第一名,第一次眼睁睁地获得最后一名,依我这种不服输的性格,我的心里很难受。但是我更希望用这次失败告诉孩子们,什么都要靠自己。我希望我这个“妈妈”能带出一批“勤快”的子女来,否则会害了他们一辈子啊!
另外我们班的家长对我是充分的信任,就像朋友,把孩子放在这里是一百个放心,这令我很感动。但是有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原来随我读一年级的部分孩子的家长,对我太信任了,孩子的学习绝对信任地交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