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校的工作思路,我向各位家长谈几点建议: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关注考试成绩。
很多家长送学生上学,目标就是考高分,上重点是唯一的目标。因此,他评价学校只看学校的升学率,评价学生只看成绩单。成绩固然十分重要,但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更要关注。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有些家长,学生一次考试不好就生气,可是,学生存在严重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问题却无所谓。这是非常有害的,我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是因为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就在过程之中。当然,我们并不是不关注结果,但我们关注的是大结果,而不是一次考试的结果。
二、尊重学生,尊重个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身心发展过程。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他有独立的人格,有个性,有他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可是,多少家长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克隆人。自己今生不能实现的理想,要让孩子去实现。自己今生成功的地方,孩子一定也要成功。请各位家长想一想,孩子虽然是你们生的,但是他是另一个人。他不一定和你一样聪明能干,他也没义务去替你实现你过去的理想。如果我们家长想不透这一点,很容易对学生苛求多、失望多,也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我希望大家尊重学生,尊重个性。
三、家长要主动与教师协调,尊重老师,尊重教育规律。
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说“全靠老师了。”自己只管料理孩子的生活,很少到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甚至老师请他到学校来交换意见,也从来不肯露面。还有的家长则对老师有这样那样的不满,甚至与老师发生严重冲突。
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是一种失职。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有的家长完全不配合学校,甚至家长会从不参加,只说“老师费心,老师费心”。还有家长认为“学习不好有什么关系,我文化低照样有钱”,所以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任何情况。而在学校问题较多的孩子,大多出于这部分家庭。当然相当多的家长都很重视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
那么,家长与教师的协调主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了解情况不能只了解分数,在班里排第几名,其他就不闻不问,这是片面的,应多方面了解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