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育科研是先导,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总抓手。
1、开展实训课研讨,强化专业技能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专业技能教学,学校制定了《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达标制度》,要求所有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达标率达90%以上。本年度教师制作优秀课件130余件,周万哲、康魁政、袁正为等十多名教师制作课件的获得省、市、县奖励;10月份,在教育局组织的“柞水县首届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知识大赛”活动中,我校教师刘娜、邹世玲分别获高中组一、二等奖,袁正为获优秀奖。为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课研讨,召开了“如何上好实践课”为主题的研讨会,制定出各实践操作课的操作规程,对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进行了重点检查,完善了实训课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计算机、电子、焊接等专业的技能考试和等级考试,合格率达95%。计算机专业的程永林、邓贵梅、金钰等同学在网页制作比赛中成绩优异,焊接专业的徐立松、陈俊、樊生龙等同学在焊接工艺等竞赛中获得奖励,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何开勇、刘方方、牛丹宁等同学的课件获得好评,旅游专业的肖涵、王诚、鲁凌等同学在旅游专业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护理专业巫春荣、邓金绢等同学在护理专业基础技能比赛中以过硬的技能获得师生一致好评。为了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我们还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五证”,“五证”不齐的学生将不予推荐就业。
2、加强课堂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为了强化课堂指导和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督查教师的上课、备课、辅导、作业批改情况,每学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4次。二是以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为切入点,要求每一位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得;三是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成立听课小组,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用概括性语言的方式,坚持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把握教学方向,提出教学对策,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一年来,教师之间相互听、评课340人次,举行公开示范课64节,张世贤、蔡克良、康魁政、樊成霞等骨干教师的公开示范课受到大家一致好评,樊成霞获得县“教学能手”称号。四是对高职预科班严把质量关,坚持月考和模拟考试。今年我校参加单招考试40人(土建2人,工科21人,财经17人),本科上线7人,最高分762分,上线率18%,专科上线36人,专科上线率90%,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最好水平。
3、加强校本教研,推进校本教材开发。强化校本教研必须提高学校自身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针对学校实际,我们采取了以下三点做法。
一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制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和“德育能手评选办法”,建立了培养中青年教师制度,利用一切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水平,开阔眼界;其次,对在职班主任和即将担任班主任的43名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第三,和企业加强联系,每年派出5-10名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第四,利用学习日,网上研讨等平台让教师自主交流,共同学习;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方式继续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针对我校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实际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以“会学、够用”为原则,及时调整了专业课的设置,大胆压缩文化课,将语文分解为普通话和应用文写作,将英语分解为英语口语和专业英语,加大专业课和技能训练的课时,使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比例达到3:3:4,保证了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专业技能。
三是加强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一年来,教师撰写校本教研论文156篇,有40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100余篇论文在网站上发布。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指导》已经完成前期编撰,进入印刷阶段,明年将投入使用;《礼仪》、《普通话》等校本教材的大纲已经出炉。
四、以市场为导向,狠抓招生就业。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检验一个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标准。今年四月份以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成功推荐06春焊接班8名同学至陕西省常武县永凤高速第三项目部实习,推荐07春电子装配、焊接扶贫短班220人就业于东莞立亚达电子有限公司,推荐06春计算机班20人就业于西安千睦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推荐05秋焊接班6名同学至大智有限责任公司,就业率达98%。我们的毕业生不但就业率高,而且就业环境优美、待遇优越,人均月薪达到800—1000元。就业拉动了招生,今年以来,学校春秋两季共招回学历教育生在校生939人(不含短训班)。xx年春季已经报到学生382名;累计进行“阳光工程”培训、“温暖工程”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人人技能工程”培训16期1658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