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小学生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在认识了几千个汉字后,阅读就应该成为他一生最重要的习惯之一。这也是他们从小学会自我教育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我读过的高尔基自传,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传记里,叙述了他们因家庭贫穷如何从小就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但不管多么困难的环境他们总是可以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并借着阅读帮助他们完成了自我教育。因此,阅读习惯的养成,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我们读语文有三个目的:一、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话的能力;三、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作文的能力;第一个,五年级实际已经有了基本的阅读能力。第二个,说话每个人都会,特别能说的人和特别不会说的人比例都很少,因此这个目的可以去掉;那么,我们学习语文最显性的目的,其实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提高自己作文能力了。而“读”与“写”的关系是一种父与子的关系。阅读是老子,写作是儿子。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有什么样的阅读,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孩子阅读呢?
一是要重视阅读的内容。开卷未必都是有益的,要看你开的是什么“卷”。小学生们的阅读必须要有所选择,否则,如果开错了“卷”,非但无益,反倒有害。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一要选“经典”。 经典”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的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些真正的“经典” 无论是对我们的人生,还是对我们的作文,其作用和价值都是巨大的。
二是小学生少读《小学生作文选》。让孩子读那些“作文选”之类的书,其实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阅读的目标定位一定要高,定位低了,就会白白耗费自己的生命资源。可能有人会担心阅读目标高了会读不懂,这种想法大可不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读得多了,只会懂得更多,不会不懂。
说到阅读就不得不说作文。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作文都很头疼,我们在这里特别交流一下。首先,什么是好作文呢?我个人认为好作文,特别是小学生作文应该达到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是语句要通顺。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说起来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什么是“通顺”?按词典的解释,通顺就是“没有逻辑上或语法上的错误”。怎样做到语句通顺呢?一是要向生活学习。多多观察生活,勤于记录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生动语言和表达方式。二是还是多阅读。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摹仿过程,通过阅读,看别人怎么写,怎么叙述。三是在于说真话。这个学期我的孩子有一次回家说学校布置了关于“见义勇为”为题材的作文。我说这个题目不容易写好,因为你没有生活嘛。你要么编造一个自己见义勇为的故事,要么编造一个别人见义勇为的故事,总之,你只能说假话。因为见义勇为这个事孩子们一生也不一定碰到,而在坐的家长也不希望我们的孩子碰到,是不是?而是否要鼓励孩子们去见义勇为本身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有时候老师给孩子布置作文逼得他说假话的情况也有。
第二是文字要优美。作文要有“文采”,“文采”包括语言生动、词汇丰富、修辞贴切、刻画形象、意象优美等等。“文采”从哪里来?除了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来源于阅读——广泛而精深的阅读。所以,我还是强调阅读。那为什么有很多学生也看了不少文学作品,但是作文水平却进步不大或毫无长进呢?我认为原因很简单,是这些同学在阅读方法上出了严重问题:只关注作品的故事情节,不去揣摩作品的语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语言运用兴趣不大,或者根本没兴趣。这样去阅读文学作品,哪怕看得再多,也等于零,对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毫无帮助。
第三要有思想。一说有思想,大家可能认为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其实不然。别看孩子小,他在许多事情上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啊,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思想不是说要孩子重复大人的思想,而是允许有不同的思想,千差万别的思想。
所以,做为孩子的家长 ,我郑重建议在坐的大家要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就是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不仅决定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影响人生。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养成的习惯。关于这些习惯的养成,我更愿意听听在坐各位的意见,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