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俗话说:“命好不如习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人受用一辈子。据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关,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对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孩子跨入校门以后,就开始了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学习生活。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可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我们的家长光“望”还不行,还得“帮扶”和“培养”。只有悉心培养,孩子才能成“龙”成“凤”。因为刚入学的孩子,知识积累很少,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也尚未形成。学习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来说,入学以后的孩子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般说来有以下10种:
(1)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如果做不到这一条,孩子就会常常因为玩耍上了瘾,忘了时间,而来不及写或不写作业,从而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影响孩子的发展。
(2)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可以使孩子在课堂上更快地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复习则可以防止遗忘所学的知识。
(3)仔细审题的习惯。仔细审题可以防止不必要的错误。
(4)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也可查出疏漏和笔误,并能培养孩子认真负责、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5)发现错误后及时订正的习惯。做错作业及时订正才能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6)不懂就问的习惯。不懂就问才能不断进步,问题积累得越多,离无知靠得就越近。
(7)按时完成作业,讲究学习效率的习惯。要想保证学习效率,就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否则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橡皮、玩具,或是遇到难题就放弃,这样怎能保证学习效率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欠债”越来越多,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也就越来越远。
(8)每日按课表整理书包的习惯。另外每日按课表整理书包,带齐学习用品也很重要,很多孩子晚上不按课表整理书包,结果第二天上课时连书都没有。经常有小孩说书本没带,有的说是我妈妈没收拾好,有的说是保姆没收拾好,推卸责任。我们应该要让小孩自己学会收拾书包,让他自己承担没有带书本的责任。
(9)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眼观耳听,知识才能入脑,不专心听讲,哪能学到知识呢。
所以,我们的家长再忙,也应抽出时间来,督促、帮助孩子养成以上10种必备的学习习惯。
为此,我们的家长不能“放羊”,不能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做家庭作业,至少得留一个人在家指导、提醒孩子按以上10条要求去做。等孩子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再放手就没什么大碍了。但在孩子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放手不管,那样就是对孩子前途的放手不管,对孩子发展的放手不管。
希望我们的家长都能成为尽责的好家长。
(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阶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3到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5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到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小学一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3到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小学3到4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换金时代;
初中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可见,小学一二年级是小孩学习习惯培养的非常重要的时期。你这几年辛苦点,一旦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好了,后面就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