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们的课外作业不多,留出的时间正好用来读书。家长根据孩子的程度,每天指定一定量的阅读任务(一篇短文、一个段落、一首儿歌),要求读得准确流利。一般不宜限定读书时间而不管读的效果,那样会使孩子养成“磨洋工”的坏习惯。
4 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只与他的昨天作纵向比较,不提超出实际的要求,不要拿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5 家长自己养成阅读健康书籍的习惯,身教的作用永远大于言传。到了不用您督促,而是孩子催着您买书、借书、订书的时候,您的孩子已经上路了。那个时候的到来,每人各不相同,有的在二年级,有的在三年级,有的在四年级,而有的家长可能早就不耐烦了。教师与学生却在不懈地努力着。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无论吃力还是轻松,作为孩子的父母,在这一阶段都不应该做一个“事不关已”的旁观者。您说对吗?
五、:几点建议
一、教孩子如何做人。①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今后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业。打扫教室、宿舍卫生表面上看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教育应该是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当中,让孩子为自己去尝试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不挑食,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②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人人都喜欢尊重,尊重是和他人交往的先决条件。教育孩子在社会上要尊重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乞丐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在家里就要尊重父母、长辈,在学校就要尊重老师,少数同学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得极不耐烦,甚至在公开场合和老师顶撞,缺少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不利于团结,容易引发各种矛盾。教育孩子做事说话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要能宽容别人,与人为善,不能自私自利,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否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走上社会后迟早要吃大亏的。
③教育孩子要正直、单纯,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要斤斤计较。请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拿别人一分钱的东西,不要在别人不在的情况下翻他人的物品;也请家长提醒孩子保管好自己的钱物;也请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
④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并会受益终生。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改掉孩子身上不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及时与我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⑤理智爱子的问题。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我觉得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有的家长给孩子的钱很大方,使孩子从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奢侈浪费,这不是好事。其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
二、抓作业。规定孩子必须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不仅是书面作业,还应时常检查口头作业,比如:课文的朗读、背诵,另外,还有预习作业。不要小看这个预习,其实预习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通过预习,能让孩子提前熟悉老师要讲的内容,能力教强的孩子能通过预习掌握相当一部分的知识,当老师再讲课时,他在预习时不会,没有弄懂的地方,就会格外的注意,听课时就会非常的有目的性,不会听得晕头转向的。有的家长可能想说,我的孩子基础那么差,他能预习个啥呀,即使孩子通过预习什么都没有学会,但是孩子至少当老师说看书中哪道什么样子的题时,他能迅速的找到,不会乱翻一气,老师都讲了半天了,他还没有找到,不知道看哪道题呢。另外,通过预习能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孩子在预习时将从老师那里学到学习方法不知不觉的就用上了。
三、抓态度。要求孩子学习时要专心,细心,书写工整,清洁,准确。
四、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时时珍惜时间,处处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以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放学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