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幼儿情绪基本稳定,相互也有了一定的感情后,对于不愿吃的孩子,我们就想方设法鼓励他吃,比如说:呀!你的嘴巴像大老虎!很厉害的!吆!这个番薯想到你这个大山洞里去旅游,可是大门怎么没开呀!大家猜猜这扇门能不能打开来?只要他愿意吃,就会去喂一下。
到第三个星期,开始要求孩子尽量吃完。一个月以后,则要求孩子独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而且要吃干净。最有意思的是,一段时间之后,有时会发现有的特别能干的孩子会很温柔地模仿老师、阿姨的样子,主动去给吃得慢的孩子喂饭,而且,小伙伴之间在暗地里还会相互比赛。
最初的吃餐点也是一样困难,甚至有的孩子要“追着”喂。但我们都把这些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大家在家里一定要和幼儿园同步开始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逐渐做到家园一致。如果,孩子有过敏体质,或由于感冒等不能吃海鲜鱼腥等食物的,也要和老师、阿姨做好沟通。
同时,我们要共同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学号,便于孩子能快速找到自己所对应的杯子、抽屉、不同活动中的座位、床位等。
还有就是难以避免小班孩子会不小心弄湿衣服,尿湿裤子,所以明天每位家长为孩子准备一套换洗的衣裤,以便孩子大小便在身时及时换洗。请在换洗袋子上写上孩子的名字与学号,以免搞错。
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友好相处
小班孩子自控能力较弱,在相互交往中,又因为缺乏交往的经验,经常为得不到的玩具,或某件事情得不到满足而与小伙伴发生冲突,有时候伸手就是一拳,或者索性“先咬一口”,也有的干脆直接“以牙还牙”;还有很多孩子在日常活动中不会与人亲近,喜欢独处……
三十个孩子在一起三年,是一种缘分,难以避免会发生一些小纠纷、小矛盾的发生,我们当然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但也要提醒大家,不能完全相信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因为,比如,有时候小伙伴从背后拍一下肩膀,打个招呼,对方不喜欢这种方式,也会将事情描述成——xxx打我!而有的孩子打到了小伙伴,他在成人的提示下也会为自己辩护,无论是什么状况,也希望大家不要直接去找孩子或对方家长“理论”,通过我们,一起了解、一起解决、相互谅解,共同帮助孩子。有了良好的秩序保障,才能使班级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乐园。
家长最费心的问题——教学、游戏
9月份,上午有一个教学活动,10月份以后上午有两个教学活动,涉及的内容有很多,有语言、艺术(音乐、美术)健康、科学(数学和常识) 社会,我们分五个领域进行。其余上下午均有一个集体游戏安排。
在教室外的家园栏每周都会更新,到时及时关注。有一些需要大家做一些课前的经验丰富、或资料准备,希望大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付出,曾经有很多家长都让我们很感动,比如上一届,比如说我们在带领孩子们设计京剧脸谱前,请大家课前上网欣赏一下,而一位家长甚至为我们制作了一本京剧脸谱集……
举个例子,《我的妈妈不见了》是一个极其具有生活化的实用型的小班社会活动,主要让幼儿在故事理解的自己的讲述中了解自己在与大人走失时,会用适当的语言形容自己的妈妈或爸爸,来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所以,在活动开展前,先请家长协助,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外型和长相,并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进行初步的表达。
附:课前引导——(请您关注)您在孩子的眼中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呢?请给孩子适当的提示,如妈妈的发型、爸爸的眼睛等,本周四期待孩子们精彩而有趣的表述!
这种轻松的课前准备小布告,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有效的添加剂,因为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准备,在活动中,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的长相,有的孩子介绍说:“我的爸爸脸黑黑的,个子高高的、腿特别长”!有的孩子说:“我的妈妈一头卷头发,不胖不瘦,漂亮极了”!还有的孩子说:“我的爸爸鼻子很大,眼睛很小,笑起来有个酒窝”……真是观察入微呀!
在这些交流与互动中,很多家长因为听到孩子在自己的配合下的精彩表现,课前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而这些无私的付出,也成了班级宝贵而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收集资料或信息的过程您也不要嫌麻烦直接代劳,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大家不要心理不平衡,认为老师在给大家“下套”,认为我们都准备了,老师就轻松了,事实上,我们带动大家在课堂上的资料共享与智慧共享,远比直接传授难度高,而有你们辛勤付出和参与的课堂,也会充满灵动,精彩的课堂也要我们共同努力去点亮。到明年你们有机会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到时可以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在这一个月里,最主要的是帮助孩子了解和学会一定的学习、游戏和活动的常规,很多看似简单的常规,需要我们无数次的提醒和指导才能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