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好:
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我代表我自己和所有的任课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今天的会议有四项议程,一是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表现向大家作一下汇报,并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情况作一反映,二是请几位学生讲一下各科的学习方法及综合学习法,四是自由发言交流。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择业的两难选择的压力,处于一个相对平
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2-16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曝光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这种会更加强烈。他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前些日子《齐鲁晚报》上刊登一篇三个初中生因完不成作业,学习成绩差,被老师批评,家长训斥,联合出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特别是性感之类的刺激,要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一生中的高峰。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
2、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满足于老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提出相反的看法,最喜欢争论,在家长面前更是如此,有时很片面,很有主见,有时自信到过分的程度,“谁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歌唱家?”“我,只是未被发现”一个学生郑重其事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父母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针对以上学生特点,在此我强调如下问题:
一、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努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孩子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孩子是我们晚年的继承和希望,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幸福,错误和不良的家庭教育就是我们自己的晚年的痛苦和辛酸,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文明平等竞争的社会,若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就难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自己。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儿女的不成器,为人一生最大的欣慰莫大于孩子的有才有德,在教育子女的问题有一个不成定论的公式,现在多付出一点,尽了自己的努力和职责,否则就会欠账,欠帐越多就会还债,还债有三个方面:一是升学,二是就业,三是婚姻,他们在社会上无法维持生存时,需要你的不断接济和帮助,有的家庭父母现在只考虑自己的欢乐和轻松,不注重教育付出,只能是一代惩罚一代,恶性循环,然而有知识有见地的家庭则是一代负责一代,一代孝敬一代,一代胜过一代,为国家社会培养了栋梁之才,自己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二、努力培养孩子的智力和素质,适应世界和社会变革潮流。
用知识爆炸已无法形容现在知识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逐年更新,对家长提出一个问题,要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把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训练好,就教育的潜在力分析,学校教育的潜在能力远不及家庭教育潜在能力。特别是人的智力开发问题,就目前人的成长规律和生活习惯而言,人的素质能力也就是从家庭的童年时代便开始了大幅度的拉开差距,因为家庭的文化层次和教育形式的影响差别是很大的。
三、理智爱子的问题
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溺爱是一种低本能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吃喝拉撒睡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问题。
作为家长,首先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学校是接过这块毛坯进行继续加工的,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这已是第四棒,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它的德智和其它教育都是群体性的教化,主要任务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化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化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开拓的前景是广阔的。
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就读,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化环境是一致的,教则教规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则是区别很大的,这种大优大劣分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所以只强调学校教育质量,而不检查自己家庭教育配合的家长,一定是教育知识空白的家长。如果这样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学生好比住院的病人,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下药,父母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五、父母要全面而准确估计孩子的智力。
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准确估计,这种评估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家庭施教的不准确。错误和不准确的估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绪。有的家长在没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单凭某一学科或某一单元的学习成绩就盲目断定孩子“笨”,还有的家长盲目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错误的作纵向比较,拿自己儿时的水平与当代孩子作比较,这种比法误差也很大。那时你的童年只会玩弹弓、掏鸟窝,现在他们是会踢足球、上网吧,农村中有句古话叫“庄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已的好”这一习惯意识在当代人中还是十分明显。所以在自己孩子婴幼阶段怎么看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慧,有的还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做过一两件让自己吃惊的事就会念念不忘,但到了上学后比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学阶段就灰心意冷,这就是对孩子智力估计失误所造成的。作为智力好些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六、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长期教育工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材的培养没有几十年的精心培养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养不成人材的,靠侥幸心理也是断然培养不好孩子的。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堵不如疏,比如一点不让看电视,这也不现实。
2、不负责任的放任,不管不问,有人说,我大哥在农村两口子目不识丁,孩子也照样上名牌大学。其实农民的吃苦耐劳,朴实的品质,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3、盲目的严管型
对家长的几点希望
1、重日常修养,只有受过教育,才能关注教育。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2、注重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3、树立自己的威信,不是吹胡子瞪眼摆架子,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人,一问三不知的人,品质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你看看孩子的政治课本,我们培养孩子的是什么,你的行为是什么?
4、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放下架子。
5、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6、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一个成天吵架问题成堆的家庭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
7、创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起码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无知的人,尽量少在家中接待。
8、教给方式方法,不做保姆或警察。
罗罗嗦嗦讲了这么多,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有讲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今后我会继续我的教学宗旨,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各位在万忙之中来到我们学校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对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根据学校校委会的安排,在这里我想就小孩的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与各位家长一起做探讨。
一、理智的关爱自己的孩子,时刻、全面的关注孩子的成长
俗话说:“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每位父母应尽的义务。那怎样才能算是理智的爱自己的孩子呢?有的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要啥给啥,即使犯了错误也一味的偏袒,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气;而有的家长教子严格,不允许孩子犯错,动辄打骂,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两面性和叛逆心理,一旦形成习惯将难以逆转。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正在成长的树,我们既要施肥浇水,尽心护理,也要串枝打杈,这样才能成为一棵栋梁之材。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家长管自家的小孩,主要应该管三个方面的东西:一是钱,不能让小孩手中有过多的钱。我们有的家长比较粗心,孩子一要钱就给,这很不好,学生把屋里给的学费拿去玩了这样的事情不少。第二是管住孩子的时间,我们把孩子送在外面住,主人家不一定管,孩子有时间上城,有时间打电子游戏机,有时间上网,出事的可能性特别是女生学生的家长更要严格管理自己的小孩,就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有少数女生在城里彻夜不归,你知道她在城里做了么事?出了问题就迟了。第三是管住孩子的交往对象,那些穿奇装异服,染着黄头发的孩子,我们的家长要注意,我们有的孩子交友不慎,吃亏上当的不少,我们找到一份资料,某地一个流氓,强奸初中女生36人,他就是让一个女人约初中生出校,然后在宾馆作案,这些孩子的心里的阴影可想而知。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孩子的交往对象,我们有的家长不管甚至误导学生,几年前某校有位学生家长知道自己的小孩在谈恋爱,不但不加劝告,反而还说自家爱的小孩有本事。
有几点值得家长注意:如学生回家电话特别多、爱打扮等这应引起家长注意(学生时不交往出现了问题如谈恋爱问题);如果学生星期天、星期六外出时间过长或跟家长要钱买东西过于频繁这是应考虑学生是不是上网;如果学生经常因病不愿意上学,这时就应该考虑孩子是不是厌学等等,这只是一些普遍现象,谨供各位参考。
同时,我们关注孩子应该是一种经常性行为,而不应是间歇性的,如只在孩子犯了错误后,孩子考试后,才想起应该管管自己的孩子,这多少有些“亡羊补牢”的意味。我们应注意抓住任何时机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但切忌唠叨。
二、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有句古话叫“庄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自己的好”这一习惯意识在当代人中还是十分明显。但一旦到了成绩这个事上,往往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说他不如谁谁谁,岂不知学生幼小的自尊比较在乎的是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而烦得是只看自己的不好,只注意别人的好。有些学生甚至想“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从而对学习产生叛逆心理,进而由厌恶转变为厌学。我经常给学生说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也许他成绩不理想,但他人缘好、品德好我们也应给予肯定;也许她没考到一个好名次,只要他相对于上一次有了进步,我们就应给与鼓励;也许你的孩子成绩下降了,但他仍是全级前十名、前三十、六十名,你能说你的孩子成绩不好。
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准确估计,这种评估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家庭施教的不准确。错误和不准确的估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绪。有的家长在没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单凭某一学科或某一单元的学习成绩就盲目断定孩子“笨”,还有的家长盲目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错误的作纵向比较,拿自己儿时的水平与当代孩子作比较,这种比法误差也很大。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升学、和纪律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夙愿,升学作为实现这个愿望的最佳途径,成为我们家长的最爱。可面对高中还不能普及这个现实,我们每位家长应客观、冷静地对待这个问题。“让每一个能够考上高中的学生实现高中梦想,甚至大学梦想。”这是我们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大学,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老板,大科学家,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成人,做一个好人。要注重对孩子品行塑造和办事能力的培养,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今天你是令孩子骄傲的家长,明天孩子就是令你骄傲的人。因此我想,我们的家长要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学校是不会把孩子引向邪路的。在这方面我们有极少数家长做的很不够,不久前,我们学校有位班主任,因为学生在学校不守纪律,约见家长,家长不但不理解班主任的教育,相反还对那个班主任说,你欠揍,这句话,让我们的老师寒心,不说是恩将仇报,我们的班主任还怎么能教育学生。家长应该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有错误不能袒护,有缺点要督促孩子改正。
四、加强沟通,从沟通中理解学校和学生!
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我们极力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无论出于我的职业考虑还是对学生的爱或对国家、社会、家长的负责的,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敬业的,都是急切渴望你的孩子成才和进步,都是对你的孩子负责的,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许我们会在教学中有过激和失误的地方,敬请各位家长谅解和留下宝贵的意见。同时也敬请各位家长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坦诚交流,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让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得以健康、全面、优异的发展。
我们也恳请家长注意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动向和想法,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远远不只是给孩子好的生活,更多的是给孩子思想上的理解和鼓励,家长要放下架子,留出时间每个星期与孩子平等的交流三十分钟。
各位家长,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才,是你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让我彼此沟通,互帮互助,各尽其责,携手同创纯化教育美好的明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