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级组织聘任我为校长,我的治校理念是:以人为本,制度管校,以学议教,提高质量”。我会牢牢记住两个词、四个字:“管理”,“质量”,做到以人为本,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让他们的个性特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管理和质量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命题。管理好了,教育质量就上去了,不能想象一个管理混乱的学校会有好的教学质量;相反,教育质量抓上去了,管理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要抓管理,做到管理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和人性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维持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转必然要靠制度来约束。对于教师的备、教、批、辅以及授奖、职称晋升等方面,要让数字说话,平时教师的考勤、业绩等要量化考核,事实面前,公平、公开、公正。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紧紧依靠全校广大教职工。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有很多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作为校长,必须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县委、政府、教育局的有关决定、决议和规定,校长的工作,离不开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校长的工作必须得到县委、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这是校长开展好工作的前提。
紧紧依靠全校广大教职工。虽然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确实非常重要,但校长的本事再大,一个人是办不起一个学校的,也办不好一个学校的,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就是:一切要相信教师、要依靠教师,教师才是学校发展真正的推动者,校长的工作主要就在于做好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好学校班子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得到爱护、尊重和理解,需要得到公正的评价和社会的认可,教师中蕴藏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学校发展、振兴的正能量,如果这个能量得不到开发和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办好必然是一句空话。
要把学校办出成效,办出活力,关健是学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这就必须在校内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事制度改革,要改变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状况,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来调动领导、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来提高学校管理效益。而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县委、政府、教育局的鼎力支持和坚强后盾,包括配套政策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空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