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里所说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住房、就业、教育、医疗,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
题,全会都涉及到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更加注重民生的一个政策的取向。
今年3月3号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更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007年,全国农村××亿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去年是中
西部,今年扩大到全国。去年,农民“种粮不交税”,今年要实现“上学不交费”;还有,去年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全国×××的
覆盖率,增加到×××。一个农民一年只交10块钱,可以最高报销医药费6000到2000×××元;温总理的报告还提到,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
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上学不交费,对贫困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人大还要通过二个法律,《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何谓《物权法》,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最有争议的法律,争了5年,它关系到我们
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核心内容就是旗帜鲜明地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而且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私有财产将同国家财产、公有财产处于完
全平等的地位。
三、六大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古希腊著名的柏拉图有一句名言,“公正即和谐”,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肯定是不和谐的。现在社会上有没有不公平的现象呢?有,而且
不少。像极个别地区强制拆迁,把老百姓从住的房子里赶出去;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回家过年的钱都没有;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排
斥着贫困家庭?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六中全会提出了六大制度建设,来确保社会公平和正义。
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
健全法律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逐步建立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建设和谐文化,首次提出核心价值观点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个新的提法。这个价值体系,我理解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二
是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讲共产主义远了一点,我们的中期目标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前段时间大力提倡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民族的精神、没有正确的道德观,这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多年前,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他们两个人在《共产党宣言》中,充满激情地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社会,他们说,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n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