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锻炼成长。培养青年干部也不可搞“铁饭碗”、搞“镀金”。“假金总需真金饺,若是真金不镀金。”
这一曲要吹得深厚有力,也就是有培养人才的紧迫感。有的人虽然注意人才挖掘、使用,但不注意培养人才。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为了明天,为了未来,一定要奏好扶才这一曲。
还有,我当了人事处长后,要把现代信息科学应用到人事工作中去,建立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程序——“人才信息管理”,使招才、用才、扶才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人才信息管理分为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四个程序。信息收集,主要收集社会各个角度发来的人才信息。收集到了人才信息,就要着手分析。分析要掌握两个环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是要分析某人属于哪个娄型人才。比如是开拓型的,还是“守摊型”的;是科技人才还是政工人才等。定量分析,比如搞科研的,就要分析搞什么研究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成果如何?第三是人才信息处理。经过分析后,决定取舍,然后分到较能发挥其优势的工作岗位上去。最后一个程序是人才信息反馈。到职后,要经常了解其工作情况,不断进行考察,发现工作不合适,就及时调整。每次人才信息反馈,既是对旧信息处理情况的检查和鉴定,又是对新信息处理的开始。四个程序环环紧扣,形成螺旋式的无限循环往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实行人才信息管理后,能避免一些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这就必需精简人事处人员。精简后的人员由三人组成处长、资料员、信息收集员。三人分工是:处长统揽全局,当然也要干具体事情;资料员是处理内务;信息收集员负责人才信息管理。三人组成一个“铁三角”,像三个“瞭望台”,你监督我,我制约你,相互促进,搞好工作。最后,我当了处长后,就着手挑选一个胜过自己的青年人,锻炼几年以后,让他接替我的工作。那时我宣布,任职到期,公开让贤。
招才要有方,用才须有道,扶才应有法。这就是我当上人事处长后的改革实施方案。
选自《演讲与口才》
[评析]
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竞选人事处长成功后的施政纲领。十分精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一、具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演讲者在演讲中提出了自己力革时弊,开拓前进的用人“三部曲”。从其阐述的内容来看,既对用人制度上的弊端给予了彻底的否定,又阐述了自己用人观,即招才有方、用才有道、扶才有法。这种用人观能够使人才脱颖而出,能够极大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因而,充分地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演讲者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在演讲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具体说来,该演讲运用了如下修辞手段:
(一)排比
从整体结构上看,这篇演讲由三个排比段构成,即招才有方,用才有道,扶才有法。这三个排比段显示了结构上的整齐匀称美。
另外在段落中也大量地运用排比句,例如演讲者运用xxxx排比句阐述了招才的七个原则,即“一不用胡子长短衡量人的能力;二不以资历深成为录用的依据;三不把文凭视为水平;四不在党与非党上设卡;五不以档案看人;六不因犯过措而把人看死;七不要有争议而弃之不用”。这七个排比句不但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二)比喻
演讲者多处运用了比喻,如“能征善战的‘千里马'',就会不期而至”;
“各有神通的‘八仙'',也会纷至沓来。”这种比喻的运用,增强了演讲的形象感、生动感。
(三)借代
演讲还运用了借代的方法,如“坚决废除大锅饭,砸烂铁饭碗,搬走铁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