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倾情服务职工群众,促进共享和谐发展成果
全力服务职工、帮扶职工,是工会组织的生存之本、工作之基、力量之源。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健全完善职工就业、生活、住房、医疗、教育五大机制为重点,着力构筑组织网络化、管理制度化、服务社会化的工会帮扶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大保障、大维权、大帮扶的工作格局。下一步,我们要在巩固和完善现有机制的基础上,把倾听民声、反映民愿、抒解民困作为服务职工群众的主要渠道,切实当好困难职工群众的“四个第一人”:1、当好“第一知情人”。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特困职工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和重新认定,全面摸清本地区、本单位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实行网络管理、动态监控、及时跟踪,确保工会的帮扶救助底数翔实、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帮扶救助措施;2、当好“第一报告人”。要通过工会信访、职工困难援助、12351职工维权热线等途径,密切关注困难群体的思想生活状况,尤其要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在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待遇落实等方面情况,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职工的困难、提出工会的建议,推动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3、当好“第一帮扶人”。要围绕当前困难职工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上学难“四大难题”,在全市广泛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钱物、送技术、送信息、送医药为主要内容的“温暖港城、关爱职工”阳光系列活动,对特困职工进行全方位扶持和救助,努力叫响“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4、当好“第一监督人”。要依法监督用人单位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健康,推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继续在重点行业、重点群体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劳动安全竞赛活动,组织全市企业开展劳动保护工作合格、示范工会创建活动,以此督促用人单位改善生产环境,提供必要劳动保护设施,落实工伤保险待遇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建立由工会全方位参与、全过程监控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四)竭诚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去年,我市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首批命名的86家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基本上全部实现“一升两降”目标,即:职工综合满意率上升;企业职工欠账率和劳动争议上访率下降。应该说,我市的创建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工会要下更大力气抓好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尤其要紧紧抓住劳动合同、工资协商和职代会制度这三个关键环节,努力把创建活动打造成工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品牌。
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规范化建设。劳动合同是制度维权的第一关,在稳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上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今年是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对能否完成三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各级工会要紧抓贯彻《劳动合同法》的有利契机,在各类企业依法规范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对国有集体企业和改制企业,要抓住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建章立制,在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对民营企业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集居企业,侧重于强化执法检查和规范用工行为,在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上下功夫。同时要把劳动合同推进的突破点放在建筑行业、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放在进城务工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重点群体,力争使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有较大幅度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