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要强化工作作风。你们这一批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有的家在城镇,有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在农村自己的家里生活,和到村里去工作,情况是不一样的。刚走出大学校门到村里任职,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从事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生活和工作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培训结束后,你们中的大部分同志将分赴自治区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村去工作,但毕竟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在艰苦复杂环境里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要立志在农村干事创业,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适应环境的变化,努力做到“三不怕”。一要不怕苦。正是因为农村环境艰苦,才更需要你们去经受磨练,去改变面貌。只有把吃苦当作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途径,作为磨炼意志、提高能力的大好机遇,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实现人生理想,体现自我价值。二要不怕难。村干部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处于维护稳定、调处矛盾、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对促进全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你们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三要不怕累。农村工作往往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更不像大学生活那样有规律,有时还会处于矛盾的焦点。要沉得下、蹲得住、安下心,以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工作劲头,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后,大量具体的管理服务、培训考核、关心帮带等工作任务,都落在了县乡两级党委身上。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第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跟踪管理服务。地州、县市党委组织部门要确定一名负责人牵头负责,联系当地实际,建立健全到村任职大学生管理制度,制定行为准则,强化工作纪律,健全考核办法,建立业绩档案,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县市党委组织部门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或建立网络平台等形式,探索建立到村任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机制,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进步,并提供“热线电话”,随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定期走访谈心,了解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增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信念。村党支部书记要抓好落实,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帮带,多让他们参加一些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工作,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到村任职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二,要充分信任和热情鼓励大学生放手工作、大胆创业。县市、乡镇党委要结合农村实际,帮助到村任职大学生主动与母校加强联系,争取有条件的高校与大学生服务地“结对子”,在技术、信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村党支部要多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让他们有事做,有用武之地。各地对他们的不足要多包容,遇到的困难要多帮助,取得的成绩要多肯定,使他们始终保持激情和活力。
第三,要落实保障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中组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的8条政策待遇,《自治区xx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细则》作了细化,规定的更加明确具体,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保证兑现。按照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