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服务社会是大学的责任,也是北大人永远的使命。今年5月,我到广州参加“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的开班典礼。这个项目是在广州选拔七百多名农民工进入北大网络教育学院学习,其中一百名北大全额免费。这些青年人,和大家年纪差不多,但是早早就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体味到了人生的艰辛。他们也同样非常优秀。说实话,他们的讲话水平比我要精彩。北大能够帮这些农民工兄弟,帮助这些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我感到非常有意义。我校林毅夫教授有句话:“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你们的高中老师、父母、朋友都来为你们送上祝福。看着你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略带湿润的眼眶,我不免再次想起《此间的少年》那首主题曲:
“昨日依稀又重现,你站在我面前,记忆里的少年,从未改变。”
同学们,不管你们走得多远,你们永远是母校最牵挂的孩子;不管你们走了多远,未名湖、博雅塔、五四路一定会在你梦中“依稀重现”,那是母校对你们的召唤!
“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在那转身之间,就是那过往的少年。”
大学时光白驹过隙,就在转身之间,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但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友情、爱情,还有与老师、与母校之间的这种亲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这份情,必将永恒!
在今天致辞的最后,我想起曹文轩老师的一段话:有那么一个人突然走向了我们,倒也平平常常,并未见有山有水。但有人对这个人的底细却有所了解,说道:“这个人是有背景的。”于是,人们再去看这个人时,就用了另样的眼光——仿佛他不再是他了,他加上背景,所得之和,却要远远地大于他。
北大于我们来说,它的恩泽既表现为它曾经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人品,给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又表现为它始终作为一道背景,永远地矗立在我们身后的苍茫之中。
同学们,请永远记往:我们的背景是——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