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相交的铁路大通道;新建鄂尔多斯机场,到“十一五”中期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 突出民族风情和沙漠旅游、生态旅游、黄河旅游等特色,重点完善成陵、响沙、恩格贝、黄河峡谷、阿尔寨石窟等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打造旅游品牌,开发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使旅游业尽快发展成为三产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旅游业年平均发展速度力争达到25%以上。
经济要进“前三位”,社会事业发展也要走进自治区前列,要将社会事业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予以高度重视,使之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突出抓好教育工作,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抓好重点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新建和扩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筹建本科层次的鄂尔多斯学院;强化旗乡两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挖掘鄂尔多斯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和活跃城乡文化生活;高度关注民生,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对外开放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号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增强开放意识,扩大开放领域,培育开放主体,营造开放环境,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要将对外开放同推进“三化”进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三、加压挖潜,狠抓落实,全力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2.8亿元,同比增长23.4%,完成年计划的37.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6亿元,增长28.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1亿元,增长18.3%。财政收入完成13.02亿元,增长31.2%,为年计划的52.6%。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呈现出“两快两平”的特点,二产、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特别是二产增幅较去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一产增幅虽比2002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但去年一产10%的增速是建立在恢复性增长基础之上的;三产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非典”疫情影响。排除非正常因素,一、三产业仍呈平稳运行态势。
总结上半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饲比例由36:28:36调整为30:27:43。牲畜总量大幅增加,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到842万头只,同比增加204.6万头只;新购进优良牲畜18.2万头只,其中奶牛7218头,肉牛6335头,肉羊16.8万只。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全面推行,舍饲养畜401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48%。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人工造林189.4万亩,飞播197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856.7平方公里,人工种草208万亩。二是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9亿元,增长39%,比全区平均增速快1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7.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达104.7%,提高6.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7.15,提高10.85个百分点。煤炭、纺织、电力、化工、高载能等产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89.9%,拉动工业增长34.5个百分点。三是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18460万美元,增长5.3%,其中出口完成17560万美元,增长2.6%;进口完成900万美元,增长119.5%。引进国内资金20.02亿元,增长179%,实际利用87.7万美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同比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上涨2.2%。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在建项目41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9个,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增长235.2%,工业完成投资24.2亿元,增长344.7%,占总投资的70%。五是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财政收入继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