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时,必须做到严格党员标准,不能降格以求,杜绝以经济实力强弱、捐助财物多少、个人名气大小作为吸收新党员标准的错误做法。要严格入党程序,在考察、培训、考核、公示这几个环节要层层把关,不能疏漏,要防止人党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党内。
三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特别是对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认真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钻细研、领会实质、把握精髓上狠下功夫,教育党员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帮人民群众之所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加强党员的科技教育,使广大党员不仅要成为先进思想的承载者,更要使广大党员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带领群众推进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对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财政金融、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特别要强化能力培训;对一般党员,要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知识教育;对农村党员,要进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等,努力提高其科技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还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使广大党员坚决抵制和反对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要创新教育方法,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层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突出针对性,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教活动。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新方法、新途径,坚持灵活多样,贴近实际,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干校、培训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场所,有计划地搞好集中教育培训。
四要注重实效,把好管理关。要根据“党情”的变化和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探索党员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新路子,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要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紧贴时代,紧贴现实,紧贴党员的工作思想实际,做到学、管、用结合,学、管、用并重,帮助解决党员在工作、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对流动党员,要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卡,实行地域管理。对下岗党员,要坚持开展活动与帮助提供就业信息并举,既强化党性锻炼,又能找到就业门路。对农村无职党员,一方面要经常组织他们开展政治学习和农村实用技术学习,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实施“双带”工程,让他们争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使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在“双带”中得到升华,生产技能在“双带”中得到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在“双带”中得到体现。要坚持从严治党,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管理,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歪风邪气,进一步在党内营造一种人人争当优秀党员的良好氛围。
五要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把好“出口”关。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组织处理,不仅是党的纪律要求,而且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党员队伍正常的“出口”机制,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必要措施。要按照坚持标准,立足教育,严肃处置,强化管理的工作方针,以党章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为标准,对党员的党性修养、宗旨观念、政治素质、模范带头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把原则性的要求细化为实实在在的规定,分类确定评议内容,准确认定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对评议出的不合格党员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组织处置。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既是一次组织处理的过程,也是一次进一步严格规范党员言行举止的过程。要严格程序,实现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规范性,坚持把处置不合格党员同执行专项制度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正常的党员队伍“出口”机制,决不能在一些关键环节走过场。
六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要进一步探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新时期各类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建立健全系统配套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和制度,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人到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融人到干部的培养选拔之中,融入到基层党组织的经常性建设之中,融人到各级领导班子日常建设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