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jzm同志在多次讲话中都曾指出,现在的年轻干部“大多数没有经过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这种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的局限使他们在遭遇挫折后必然会出现种种强烈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影响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在改革不断深化、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战胜挫折的能力,指导他们正确对待职务升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尤为紧迫。 我认为,提高年轻干部战胜挫折的能力,要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正确认识挫折的影响,培养抗挫意识,是提高年轻干部战胜挫折能力的前提。 挫折一词是挫败、阻挠、失意之意,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在实践过程中挫折情境对个人生活和行为结果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从挫折的消极影响来看,当人们遭遇挫折时,常会产生强烈的失望、痛苦、沮丧、冷漠情绪或引起强烈的对抗行为,轻则使人心理痛苦,情绪郁闷,精神不振;重则使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事业受损。从挫折的积极影响来看,挫折又可以算是一所育人学校,它可以丰富人生阅历,积累实践经验;它还为人们的换位思考提供了契机,很多人就是在遭遇挫折之后,产生了创造性的思维变迁,幡然醒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莫不视挫折为成功的必修课,善于从挫折中吸取营养,砥砺意志,自强自新。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谁能以刚毅的态度对待挫折,谁就能最终战胜挫折,化消极影响为积极作用;在挫折面前愈是坚强不屈的,就愈能减轻挫折打击的程度,愈能从挫折中得到教诲。战胜挫折的能力因每个人的个性、经历、志向、抱负特别是动机的强弱而不同。挫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乐观开朗、阅历丰富、意志坚强、志向远大、有挫折心理准备等是耐挫力强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大都是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思维比较敏捷,富有开拓进取精神,但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而走上工作岗位的,经历单一,经验不足。在他们已往的人生经历中或许也遭遇过挫折,但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挫折毕竟程度较弱,持续性挫折少,暂时性挫折多;实质性挫折少,想象性挫折多。他们缺少在艰苦环境中的锻炼,对新形势下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艰巨性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幻,种种复杂的局面对涉世不深的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年轻干部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经得起摔打,强化受挫心理准备,提高自己战胜挫折的能力。 第二,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提高年轻干部战胜挫折能力的根本。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统一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很难在身处逆境、遭受冤屈和挫折时,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无数成就大事的人正是因为具备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才不会因一时的逆境和委屈而放弃对事业的追求,才能及时从挫折中总结原因,吸取教训,使挫折展现出积极的意义。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mzd同志,在建党初期和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个人的正确路线和主张一直受到排斥,本人也不断地受到打击和排挤,却始终坚定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拨正了革命的航向,使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dxp同志,在政治上遭遇重大挫折和委屈时,凭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抱着实现四个现代化、富国强民的伟大理想信念,跌倒了,站起来;再跌倒了,就再站起来,置个人恩怨和生死于度外,不悲观,不低头,执着地探索使国家繁荣富强、使人民幸福乐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他们很难在数度沉浮的巨大挫折中站起来,开创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宏伟事业。 当今,一些优秀的年轻干部怀着为民族的振兴而发愤努力的雄心壮志,带着强烈的成就需要和为人民服务的永不衰竭的内动力,不断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作出了很好的成绩。然而,也有很多年轻干部,因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问题。例如,有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认识上产生了这样和那样的动摇;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湎于花天酒地,只图今朝有酒今朝醉,或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去寻求精神寄托;有的私欲膨胀,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以致利用职权攫取国家资产,为自己留所谓的后路。其结果是工作陷入了困境,人民怨声载道,党的威信受到了严重影响。理想、信念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年轻干部必须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