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事的是一个有多么美好前景的事业!
二、立足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一五”规划,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由理念全面转化为实践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会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让人自豪;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把我国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不断拉大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严重制约经济社会更快的发展。不少地方在发展中单纯追求增长规模,经济质量和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重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安全事故损失已占全国GDP的2.xxxx,都需要在“十一五”期间纠正。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鲜明主题。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六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资源和环境影响评估是目前制约我们发展的主要因素。“十一五”期间,**公司要争取的第二轮乙烯改造,在水、原油资源,运能和环境影响评估上,我们还要下一番大功夫。要把以“多投入、多消耗、高排放”取得效益的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 取得效益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完成这个转变,难度相当大,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共同努力。我们能最容易做到的、也能很快做到的,就是从身边的“节约”做起。
三、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解决三个矛盾
十六届五中全会讲到要解决三个矛盾,一个是就业矛盾,再一个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社会整合潜伏着的矛盾,第三个是收入差距矛盾。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重大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党的政策方针的中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从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解困救急,到有关部门频频出台便民利民举措;从全国2xxxx省区市免征农业税,到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利益观、地位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引发了广泛的变化。
发展的力量来源于最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也要惠及最广大人民。虽然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坚持以人为本,亲近民生、关注民生,对“十一五”的中国而言,仍然是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五年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五年后,十六届五中全会突出“以人为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说明,“十一五”规划,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在被人们关切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我们建设三支人才队伍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鼓励支持人的全面发展,事业部各个层次的职工都有可以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日前,中石化技能大赛上获奖的三名操作工,在公司授予技师资格后,事业部立即聘任。这说明我们就是要搭好这个舞台,让所有的职工都能施展才干。
四、促进社会和谐: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境界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面临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日益引人关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人民内部矛盾,甚至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
从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从今年2月,hjt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深刻阐述构建社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