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作、重公论。
所说的“德”,就是良好的品德,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做人的世界观。一个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一个好官首先必须是好人。我们将提拔和使用的是作风正派、品行端正、为政清廉、无私奉献的好干部,对那些思想意识不健康,不干事、专门整事的干部坚决开除干部队伍。希望我们的老干部要保持过去的优良传统,思想不退坡,工作不滑坡,保持革命的晚节,留下美名于后人。对于年轻同志,要积极向上,努力工作,争取个人的进步。
所说的“能”,就是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交给你的工作能不能负到责任,能不能为组织负责,为领导负责,交给一摊工作能否拿得起来放得下去,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和措施,创新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反之则是无能。用干部的原则就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绝不能只当僧佛不念经,只烧香火不显灵。
所说的“勤”,就是敬业精神,是否踏实工作,任务任怨。五分钟热血干不好任何工作,全体干部必须树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要正确对待坎坷。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要做到得意之时不忘行,失意之时不气馁,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勤于思考,勤于工作。我们看干部不能看一时一事,而要历史地看,全面地看,综合评定考察任用。
所说的“绩”,就是干部的政绩。其实每项工作都很重要,至于什么职务就是分工不同,只要努力工作,什么岗位都有政绩。列车员、清洁工都有全国劳动模范,就看我们如何去对待、如何去工作。只要我们每个干部能够出色地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只要业务工作在全县横向占位列前,这就是政绩。组织和领导就会想到你、看到你、利用你、发挥你、培养你、重用你。究竟一个人的政绩如何,那需要看全社会对你的评价,这就是公论。公论体现公平、公正,百姓的眼睛是亮的,只有通过自己努力的工作和良好的为人,才能换取社会各界对你的正确评价,赢得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你的认可。希望我们各级干部都能站在为党负责、为事业负责、为工作负责、为西集负责,同时也为自己负责的角度,求真务实地为西集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理顺农村各种矛盾,迅速掀起备春耕生产高潮
十届二次人代会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亘古未有的发展机遇,实行粮食的直补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实惠。但也带来了新一轮的农村棘手矛盾,需要各级干部认真解决以下三个矛盾:
一是土地承包法的颁布与农村土地承包现实的矛盾。土地承包法出台之后,由于农民负担的减轻加之粮食价格的上扬,导致外出打工人员纷纷返乡索要土地,绝大多数向村里要出土地后转手卖掉,从中收到效益,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的土地热。按照土地法应该还农田于百姓,但也决不是谁要都应该给地,省农委关于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做了明确鉴复,省政府围绕《土地承包法》将出台土地承包细则,我们要以细则为准则,土地承包法是全国性宏观的,而×××政府的细则才是我们参照依据的政策,符合我省实际,二轮土地展包期间,各村甚至各屯的情况都不一致,有的留下了两个5,有的甚至将土地全部平分到户,即使想给补地也没有地,希望全镇上下统一口径,统一宣传,能解决的尽力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等待省政府的细则出台。
二是资金匮乏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矛盾。农村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很多,诸如路、桥、学校建设、沟壑治理环境、卫生改善、植树造林等等,这些项目都需注入大量的资金,而各级财政又注入不到位,向农民酬取又不允许,一事一议农民意见不一致,将导致基本建设项目难以实施,甚至出现公益事业倒退现象,解决问题没有资金做保证,不解决会出现怨生载道,这是政策问题而不是各级政府的不做为,需要我们向全社会做出正确的解释。这些问题终将得到政策的支持予以解决。
三是传统观念的意识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矛盾。农民受着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的束缚,两亩地一头牛,温饱式的小农意识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虽然经过二十几年的思想解放,还是有一大批农民跳不出单一农业生产经营的圈子。同时,农民素质问题亟待解决,老文盲虽然在逐步减少,但小文盲在不断增加,仍然有很多农民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初中没毕业,甚至小学没念完便回家务农。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农民素质必须全力提高,小农意识必须彻底根除,以适应创新发展时代的要求。
一年之际在于春,备春耕生产关系到全年农业生产的成败。今年备春耕生产要突出四项工作重点: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