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要求,在主观上具备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当前,我们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求突破:
(一)构建和谐协调的收入利益关系。近两年,由于我县财政收入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地税部门的收入指标连年以超过30以上的速度增长,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对此,一些乡镇因主体税源不足,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征收手段保证任务的完成,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规吸引外地税源、收过头税、将收入指标落实到政府工作人员头上等错误行为,这些脱离经济发展规律、只求眼前得过且过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地方税源的后续培育和潜力挖掘,影响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有效落实,挫伤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针对这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为我们税收主管部门,一方面要严格税收征管,加强税源监控,落实管理职责,最大程度地实现应收尽收;通过税收社会化网络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源的流失,从根本上解决无税虚收、有税不收或少收的行为,保证财政收入理性增加。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税收收入工作形势,争取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通过广泛深入地税收宣传,使大家了解违规操作对经济运行环境的不良后果。由政府牵头,各方共同努力,将力量集中到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的大局上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优化经济结构、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上来。正确收入实绩观的树立,必将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收入利益关系的协调,也将会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构建和谐统一的征纳关系。就利益取舍这一层面来看,征与纳始终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征方的目标是应征尽征,纳方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而要保证征纳关系始终在可以相互接受的范围内并处,就必须找准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税务部门做到公平执法、严格执法,纳税人做到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为此,全体税务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征收纪律,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要通过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有力推行,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率,强化权力制约,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使纳税人在公平、公正的税赋框架内按章纳税。同时,应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本着方便、快捷、节约这这一原则,着力减少纳税环节,提升办税效率,完善服务手段,最终达到提升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这一根本目的。当然,作为税收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税务机关还应该不折不扣地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不能因任务紧、基数高等因素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政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单位执行政策情况进行实地检查,以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全面落实到位。
(三)构建和谐团结的内部工作环境。团结产生力量,团结产生效益,人和则政通,团结和睦的工作环境是税收工作任务能否全面完成的关键。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才能保证依法治税的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收入中心工作的完成,才能保证队伍能够“拉得出、打得响”。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县局、分局领导班子建成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形成科学民主决策和融洽协调的运行机制。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把自我价值与税收事业统一起来。认真开展行风党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三是加强制度管理。通过必要的制度约束来规范税务干部的执法和生活行为,使税务干部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有所思而又不乱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这也给我们税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注入了新内涵,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