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做好工作的针对性
.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各县(区、区)委、主管部门党委(党组)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单位的特点和不同群体党员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明确学习重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使先进性教育活动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党员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方法步骤上,对关停并破转和困难国有企业、非公有经济控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特殊类型单位的集中学习教育,可不完全按三个阶段进行,主要抓好关键环节的工作,保证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这些单位开展集中学习教育的起止时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和安排。对×××街道、乡镇机关、国有骨干企业以及学校和医疗卫生单位等,原则上要参照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阶段、步骤开展教育活动。对企业军转干部不能采取单独上党课的方式,不能跨单位集中组织活动,只能按照要求在本单位、本支部参加教育活动。
.解决党员和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要高度重视、下功夫认真解决党组织、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但解决突出问题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目标和要求。一是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注意解决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动场地、工作经费等影响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实际困难。二是继续做好查找党员工作,保证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党组织要继续积极查找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动员流动党员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力争使每一名党员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贫困党员解决好生活实际问题。三是要下大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调整有关政策、整合资源、组织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等有力措施和办法,加大对困难群体、下岗失业人员等的帮扶力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创新学习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开展教育活动既要运用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典型教育、开门教育的成功经验,激发党员自觉保持先进性的意识。同时,又要紧紧围绕学习教育主题,结合基层实际和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大胆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积极开展形象生动、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各县(区、区)委和有关部门党委(党组)都要组织由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先进典型、文艺工作者等组成宣传队(团)或巡回报告团,深入街道社区、乡镇、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开展正面宣传宣讲活动,推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坚持“两不误、两促进”。参加第二批教育活动的单位和党员大多数是生产工作一线,各种问题和矛盾较多。要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各项中心工作开展教育活动,注意解决工学矛盾,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本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意防止和克服脱离中心工作搞教育活动,又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以工作忙为由忽视淡化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党员开展教育活动,生产任务重的要坚持“小型、业余、分散”的形式组织教育,努力做到学习教育和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同时,要把维护稳定工作、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为顺利开展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落实领导责任制。各县(区、区)委书记、区级有关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和参加第二批教育的单位党组织书记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直接责任人,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区委“两新组织”工委及办公室,要认真履行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教育活动的指导职责。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按照党委党组的部署和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县(区、区)委和承担第二批教育活动领导指导任务的区级有关部门,要调整充实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都要成立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分别确定—个联系点,特别要注意在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生产经营困难和正在改制的国有企业建立联系点。区、县级部门都要向所联系帮扶的社区派出指导联络员。联系领导和指导联络员要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