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我们要看到,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现在一些单位的职工上访事件不断发生,既反映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已开始触及到社会矛盾的深层,触动了部分职工的利益底线,也反映出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存在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只是把关心群众挂在口头上,缺乏对他们的真情,自己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对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不闻不问,敷衍塞责,造成干群、党群关系紧张。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必须体现在“三个代表”中,落实到为人民群众谋求根本利益上。要以民为本,围绕当前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扎扎实实解决好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凡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利益的事,都要快办,办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
(四)要突出党员意识教育,检查基层组织和班子工作能力强不强,重点解决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党员的先进性代表着党的先进性,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目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淡化、一个不适应”上。一是理想信念淡化。一部分党员感觉共产主义理想比较渺茫,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涵义理解不透,有的精神空虚、信仰迷失,极个别的还有信奉封建迷信和信仰宗教的现象。二是宗旨观念淡化。有些党员只要个人利益不要集体利益,只要对上负责不要对下负责,只要群众尽义务不为群众搞服务,个别的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一已之利,处事不公道,办事不公正,想个人多想群众少,对群众的困难漠然视之,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起群众的不,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的隔膜。三是纪律观念淡化。有的党员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任务,对党组织的各项决议决定贯彻执行不力,或者搞“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有的连正常的组织生活也不参加,甚至与党组织明顶暗抗。四是党员意识淡化。一些党员没有光荣感和责任感,感觉与群众没什么两样,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在各方面起不到好的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党员明哲保身当“老好人”,对一些歪风邪气和社会不良现象听之任之甚至随波逐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五是素质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部分党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一些科学的、积极的新生事物不支持、不鼓励甚至横加指责;还有一部分党员驾驭和运作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用老套套解决新矛盾,办法少、思路窄,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检查个人境界高不高,自我要求严不严,重点解决部分党员生活作风不实和情趣不高的问题。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同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一样,是党的作风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党的形象的重要方面。一个党员干部如果生活作风不正,其它方面的作风肯定好不了,在政治上也是靠不住的。开展先进性教育,必须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工作作风,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方面面来体现,绝不能空对空。改进生活作风,最根本的是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管住管好自己的“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形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推动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要诚实守信,坚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要清正廉洁,珍惜名誉,以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威信,以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公仆形象取信于民。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群众树立榜样,做诚实守信的表率。
(六)要突出意志品格教育,检查“两个务必”执行得好不好,重点解决少数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思进取、作风浮飘的问题。面对当前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我们一定要树正气,讲奉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为民尽责、为党分忧。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练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意志和品格,保持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