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人才事业,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和竞争力。一是完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要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深入开展“科普”工作,推广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要落实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体制,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科技产业,建立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办好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逐步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逐步实现从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根本转变。要构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地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引导、咨询服务。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既大力鼓励科技研发创新,更大力鼓励科技引进、推广与应用。要建立科技创新及科技推广应用表彰奖励制度,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 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继续实施“×××科技创新9项计划”,滚动实施“双十工程”,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认真转化和应用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之成为新型新质的产业。切实抓好五金刀剪、食品加工、建材机电、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家具编织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由“阳江加工”向“阳江制造”的历史性转变。要大力发挥科技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逐步实现农村的产业转移,加快我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把高新区和各类园区办成阳江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基地,引导企业和产业向园区聚集,形成以阳江高新区为龙头、各县(市、区)工业园为骨干的园区经济格局。加快发展临海工业,重点推进丰源粮油公司粮油加工城建设,做好临海石油、化工项目及临海物流配送的规划工作。有重点地支持一批先导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办好现有2xxxx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择优扶持年产值超500xxxx元的工业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在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医药、海洋资源开发和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坚持高起点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并举,提高科技消化应用能力,实现科技产业跨越发展。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一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对不同阶段的教育,政府应当承担不同的责任。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作为补充。但对非义务教育,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积极发展教育产业,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发挥名校的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名校办民校的路子,努力向教育集团化的方向迈进。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决摒弃填鸭式、高压训练式等磨损学生思维、高耗低效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德育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二是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要积极发展幼儿教育,每一个镇至少建立一所幼儿园,逐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采取措施,积极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的“控流防流”工作,确保适龄少儿100入学就读。要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要增建学校,扩大现有学校办学规模,确保如期按省的要求完成普及高中教育的任务。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鼓励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