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不能离开实践闭门造车,构建空中楼阁;理论的正确与否又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在理论研究中搞“空对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研究必须联系的最大实际。党建理论研究的课题应该围绕这个实际来提出,党建理论的发展应该由这个实际来推动,党建理论研究的成效应该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实践来衡量。离开实际问题和时代发展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出路;不敢或不善于抓住社会变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来研究党建理论,没有作为。党建研究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即使是洋洋万言、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用处。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轻薄学风,反对寻章摘句、虚浮空疏的经院式学风,反对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学风,真正树立起一种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和归宿的老实、务实、扎实的学风。要敢于抓住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疑释惑,为各级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为推进党建理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着力营造有利于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在党内形成浓厚的民主讨论的空气,是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学习和研究问题,鼓励敞开思想,各抒己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开展讨论。”要求“努力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在党建研究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发扬学术民主,贯彻“双百”方针,是我们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理论研究的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坚持真理、克服谬误的历史。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有利于人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才能促进新观点、新理论的产生和完善;才能使真理越辩越明,越辩越有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三不主义”,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提倡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出真理的火花。
在强调发扬民主、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同时,还要严格把握内部研究与对外宣传的界限,注意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区别。在党建理论研究中,有的课题涉及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和党内生活中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掌握和处理不好,将会带来不良影响。要做到内外有别,坚持内部研究无禁区,对外宣传守纪律。对于尚处于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带来不良社会影响的观点,不能随意对外发展和扩散。
三、加强党建研究会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党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党建研究会是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群众性团体。今天在座的党建研究会成员,都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者和党建研究方面的行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是我们研究会的突出优势和有利条件,必须加以充分运用和发挥。对于我们来说,党建理论研究不仅是一项职责、一项任务,更应该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党建研究工作的水平。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党建理论研究的质量取决于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素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功底。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掌握丰富、广博、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夯实理论功底,提高运用理论武器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党建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看,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将越来越明显。为此,还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法律、科技、管理、文史等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己,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多出成果的源泉。如果我们不深入调查研究,仅靠拼凑现成的、零碎的材料,靠一些套话或“时髦”的语言来装饰文章,这样的研究成果是靠不住的。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发现、挖掘、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要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调查过程中有研究,研究过程中也有调查,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调查阶段主要是大量掌握材料,弄清楚什么是“实事”的问题,研究阶段则主要是“求是”,回答什么是“是”的问题。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是综合地、系统地掌握情况,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