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支委会对每位党员提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具体评议意见。评议意见要同党员本人见面,听取本人意见。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时间从4月上旬至5月中旬,40天左右)主要任务是围绕“根本在解决问题”,开展机关党风、政风、行风和党员作风教育整顿,着力解决在分析评议阶段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推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影响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具体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整改方案。按照“根本在解决问题”的要求,党员和各部门各单位(含党组织)都要针对群众比较集中的意见以及带普遍性的问题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同时报所在党组织存查。方案要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党组织和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2、进行集中整改。对机关党风、政风、行风和党员作风方面的问题,要集中整顿,敢于逗硬,尤其要认真解决领导干部收送现金及有价证券,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领导干部及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党员干部参与赌博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工作方面的问题,要从机关的工作职能出发,下功夫解决本单位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问题,解决影响创建“五型机关”,优化“四大环境”,制约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要从机关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内部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运转无序、工作不力等突出问题,坚决惩治歪风,弘扬正气,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争创“四好”班子,树立机关新形象。
3、开展“三为民”活动。紧紧围绕“党得民心、民得实惠”目标,大力开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巩固“三争先”活动取得的成果,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服务对象,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争创业绩,勇于在推进“四篇文章”、建设小康社会中作出成绩,争当业绩先锋。
4、建立健全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清廉型”机关和党员队伍的要求,建立完善党员学习培训、教育激励、监督管理和权利保障等各类制度,构建党员经常受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5、处置不合格党员。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在民主评议中被评为不合格的党员,要采取帮扶措施,进行教育转化,促使其尽快转化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对在民主评议中被评为不合格或经教育无明显转化的党员,要按照组织程序进行处理。
6、集中宣誓承诺。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集中进行宣誓,向党组织和社会群众作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公开承诺。
7、巩固整改成果。集中学习教育基本结束后,各部门各单位要集中一段时间,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巩固、扩大教育活动成果。用一定的时间对整改开展一次“回头看”,进行一次整改满意度测评,充分检测学习效果。教育活动后期,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导组,同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导组提出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结束的申请,再分级召开总结大会,总结活动经验。
二、落实“三个责任”,处理“三个关系”,确保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既定目标推进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实现既定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好“三个责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落实“三个责任”。一是要把教育责任落实到领导。形成党委(党组)、总支全面负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